最后的纵横家——清末民国初的奇人王闿运(7)

2021-07-30 10:56  360kuai

王闿运一直对曾国藩没有能接纳他的建议感到可惜,事隔多年,王闿运曾对他的门生杨钧讲起这件事,他说:"曾大帅功高望重,将士用命,他何不乘机夺取江山,自立为帝呢?何苦白替他人卖力?"他说,当时曾国藩在听王闿运的策略时,一语不发,只是在书案的纸上写着:"妄""谬"。

咸丰十一年(1861年),王闿运还建议曾国藩自请入京,阻止慈禧太后垂帘听政,避免后宫干政。而曾国藩是个谨慎的人,当然不会采纳王闿运的建议。

其实,王闿运虽精通"春秋公羊学",谙熟纵横家学说,但他不了解时局,晚清已不是战国时代,不是纵横家发挥才能的时候了,没有列国纷争,只有一个腐朽但仍极力在维护专制集权的顽固力量在垂死挣扎。"辛酉政变"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被诛杀了,慈禧垂帘听政,独揽朝中大权。清王朝垂而不死,曾国藩所统帅的湘军,虽力量不弱,但也不敢造次,别说他有忠君思想,有"道统"观念,就是他真的举起反清旗帜,也仍很难真正成功。

王闿运虽然一直在为曾国藩感到遗憾,他当时的现实局势,也很难证明王闿运的策略是对的。

光绪元年(1875),曾国藩长子曾纪泽知道王闿运才识非凡、史学渊博,且对湘军很熟悉,于是,请他主修《湘军志》。王闿运真的把这事揽下了。他用了两年时间走访调查湘军事迹,并想办法借阅了军机处的大量档案,他还仔细阅读了曾国藩的日记,请人制作了湘军与太平军作战的地图,最后,他完成了十一万字的《湘军志》。而这一部专史,被后代学者称为是"文笔高朗,为我国近千年来杂史中第一声色文学。"认为该书"是非之公,推唐后良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