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的付君锐走了。
这位从湖北恩施大山里走出的亿万富豪,8月30日下午在浙二医院博奥院区抢救无效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年富力强的年纪。
就在五天前,他还在朋友圈写道:"当一个人只为自己的面子而活,其实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谁曾想,这句话竟成了他生命的绝笔。
作为杭州恩施商会会长、多家企业的董事长,付君锐疑因长期压力过大导致心梗,抢救近六小时仍未能挽回生命。
付君锐的离去并非孤例。
就在同一天,微软公司35岁的印度工程师普拉蒂克·潘迪也在硅谷园区内猝死,同样是突发心脏病,同样因工作压力巨大。
这些悲剧都在向我们呐喊:钱再多,也买不回一条命。
翻开付君锐的人生履历,堪称一部励志传奇。
6岁放牛10岁下地,16岁独当一面干农活,后来他从湖北恩施建始县的偏远山村走出,参军退伍后进入阿里巴巴,从市场运营经理做起,积累人脉后创业。
这位39岁的企业家已经创立了多家公司,业务涵盖实业、传媒、健康科技、汽车租赁等多个领域。
2015年,他的公司年销售额突破一亿元;2022年,他推出医疗科技APP,甚至租用直升机为项目造势。
在世人眼中,付君锐是成功的象征。他担任商会会长,乐于助人,几乎"有求必应"。但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劳累。
知情人士透露,付君锐的日程表常年排得满满当当,每天平均工作16小时以上,每周飞行3次,每月至少主持或出席10场以上公开活动。
他的生活被工作填满,手机24小时开机,深夜接到电话成了家常便饭。
作为商会会长,他几乎是恩施老乡在杭州的"大家长"。
无论谁遇到困难、需要介绍业务,还是企业之间发生纠纷,都会找他帮忙。朋友形容他"来者不拒",因为"拒绝一次就怕被说不够义气"。
付君锐并非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在多个公开场合,他都曾提醒大家注意身体,别为了赚钱忽视健康。但轮到自己,却总是难以做到。
多次体检报告显示付君锐血压偏高、血脂异常、有轻度脂肪肝。
但他不重视,一心扑在工作上。就连公司配备的私人医生建议他定期调理、减少应酬,他也总是笑着说:"等我把这个项目做完再说。"
医学界早已达成共识:急性心肌梗死并非突发性疾病,而是长期生活方式失衡的最终爆发。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心梗患者约100万人,其中35-45岁中青年占比逐年上升,已达总数的18.7%。
当我们审视这些精英猝死的案例,会发现一个令人心痛的共同点:他们都忽视了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
付君锐的尸检报告显示:冠状动脉三支严重狭窄,最窄处达90%,陈旧性心肌损伤痕迹明显。这意味着,他的心脏早已处于"崩溃边缘",只是这次,终于撑不住了。
唏嘘的是,类似的悲剧还在不断上演。
除了微软的印度工程师,今年4月份,猿辅导武汉公司一位年轻老师猝死,该单位2023年就被曝光,公司加班严重,单日加班超过6小时。
这个时代,我们赞美"拼命三郎",推崇"996是福报",将熬夜、加班、带病工作美化为"敬业精神"。在这种价值观下,休息成了软弱,求助成了失败。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扮演不符合真实自我的社会角色,会导致"情绪耗竭"和"自我异化"。当一个人总是为了满足他人期待而压抑真实感受时,心理防线就会逐渐崩塌。
付君锐在朋友圈的最后留言--"当一个人只为自己的面子而活,其实一切都已经结束了"--正是这种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
付君锐离开了,留下了一个未完成的医疗项目,一个正在成长的企业帝国,和一个破碎的家庭1。他的劳斯莱斯、千万房产已成冰冷数字。
不要等到胸痛才去医院,每年一次全面体检,重点关注血压、血脂、心电图、颈动脉超声等项目,发现异常,立即干预。
无论处于何种地位,拥有多少财富,都不应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去换取5。因为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脆弱。
真正的强大,不是永不疲惫,而是敢于承认疲惫;真正的成功,不是赢得全世界,而是守住自己的身心。
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有活就干没苦别硬吃,吃苦耐劳不等于意义非凡,吃喝玩乐也不等于虚度光阴。
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去做那些看似无意义的事,比如发呆、看日出、数星星,你的体验就是最大的意义。
大器晚成也好,永远到不了山顶也罢,但一定要健康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