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王一】欧洲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冯德莱恩飞机遭俄罗斯干扰"事件,在航班追踪网站公布飞行数据澄清后迅速降温。保加利亚方面9月2日用"没有必要调查"降调回应,俄方4日则嘲讽此事不过是西方在世界舞台上抹黑俄罗斯的"谎言网络"的一部分。
事件发生在8月31日,当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乘飞机前往保加利亚访问,却在接近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机场时出现了GPS信号丢失的情况。随行的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随后率先报道了这一事件,称飞机在空中盘旋一小时后才降落。欧盟和保加利亚也迅速将矛头对准俄罗斯,指责其"公然干扰"GPS信号。
然而,航班追踪网站"Flightradar24"9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冯德莱恩乘坐的飞机仅晚点9分钟,且GPS信号质量全程"始终显示良好"。"政客新闻网"欧洲版同日也从公开数据中发现,同一架飞机在前一天飞往波罗的海上空时遭遇过GPS信号干扰,但在保加利亚境内并无记录。
在数据面前,保加利亚总理罗森·热利亚兹科夫2日的语气明显缓和。他用"常规"的无线电干扰来描述此次事件,称虽然俄乌冲突以来这类干扰经常发生且"并非微不足道",但"没有调查的必要",因为针对冯德莱恩飞机的干扰既不是混合攻击,也不是网络威胁。
保加利亚总理罗森·热利亚兹科夫 视频截图
保加利亚方面还澄清说,冯德莱恩的飞机并未如《金融时报》报道所说的那样使用纸质地图降落,而是依靠飞机配备的仪表着陆系统(ILS)安全完成降落。
4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公开驳斥所谓俄方干扰冯德莱恩专机的"荒谬"说法,称其是西方散布谎言、在世界舞台上抹黑俄罗斯的一贯操作。她还引用"Flightradar24"网站数据强调,冯德莱恩专机的"GPS信号质量从起飞到降落一直良好"。
扎哈罗娃还讽刺称,这类指控是为了转移公众视线,掩盖欧盟自身的经济问题。"这不仅是偏执,更是一个愤世嫉俗的阴谋,目的是让欧洲公众忽视欧盟日益恶化的经济局势,避免他们追问欧洲危机的真正罪魁祸首--欧盟那批不负责任、盗贼统治的政治精英。"
但欧盟委员会发言人保拉·皮尼奥(Paula Pinho)仍坚称,冯德莱恩乘坐的飞机在着陆前的最后几分钟GPS信号"消失",不得不依靠其他方式下降,因此"飞行时间比原计划长得多"。
这起事件一度引发西方舆论紧张。英国《卫报》2日报道称,鉴于此事,意大利正在考虑对政府和国家公务航班采取新的保密措施,包括将其列为机密、减少总理办公室官网上公布的相关信息,并阻止专业追踪网站显示航班路径。
北约秘书长吕特也表示,北约将"非常严肃地对待"此事,并将加大在"混合战与网络战领域"的应对。
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2日也在简报会上称此事"很有趣"。
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们和欧洲空中航行安全组织(Eurocontrol)正"依赖保加利亚主管部门"提供的官方报告核查有关事实。
据"政客新闻网"欧洲版报道,作为对冯德莱恩干扰事件的回应,欧盟国防和航天事务专员安德留斯·库比柳斯(Andrius Kubilius)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欧盟将部署更多低轨卫星增强系统抗干扰能力。他6月还提出一项新的立法提案,要求卫星运营商共享更多数据,以抵御网络威胁。
欧盟委员会负责技术主权等事务的执行副主席汉娜·维尔库宁(Henna Virkkunen)也表态称,将与成员国共同研究地面备份系统等措施应对这一"非常严峻的威胁"。
不过,航空安全专家似乎认为此事带来的安全风险并没有欧盟渲染的那么大。德国航空安全数据评估机构JACDEC首席执行官里希特(Richter)分析了航班追踪数据,确认冯德莱恩的飞机在第一次进近时"由于未知原因"复飞,在机场上空7000英尺(约等于2134米)高度掠过后,通过右转回到跑道,再次进近并安全降落。
专注于航空数据的初创科技公司SkAI Data Services在一篇帖子中分析称,该地区高空"存在区域干扰",但飞行数据并未表明冯德莱恩飞机的GPS信号丢失。
航空专家告诉"政客新闻网"欧洲版,GPS干扰不会让飞机完全失去控制,现代民航机都配备多套导航系统,包括ILS,一旦GPS信号失效,飞行员可以切换其他导航方式继续飞行。EASA发言人也表示,他们没有发现任何因GPS干扰直接导致空难的案例。
里希特也补充说,从未有一架20座以上的客机仅因GPS干扰而坠毁,但在某些情况下,ILS信号错误可能会导致事故,例如1972年挪威奥斯陆机场发生过一起ILS故障造成40人死亡的事件。
"今日俄罗斯"4日报道称,自2024年以来,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屡次指控俄罗斯干扰飞机和船舶通讯,将其称为"混合战争"的一部分,但俄罗斯始终坚决否认相关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