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说透稳定币:稳定币是新基建还是新风险?一文解析

2025-09-02 15:34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2025年8月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在香港设立法定稳定币发行人的发牌制度。此前,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如京东、蚂蚁集团等高调宣布入局稳定币,追逐跨境支付的新风口。稳定币究竟是加密世界的"定海神针"还是"风暴之眼"?在该条例落地一个月、舆论热度降温之际,是时候从理性的视角聊聊"稳定币"这个在大众认知中相对新鲜的金融概念。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区块链技术、数字资产与金融服务等课程的金融学助理教授朱海坤,透过稳定币的本质,从稳定币发展的前世今生做出了行业预判,并对企业布局稳定币的机遇和风险分享了专业的思考。

近年,稳定币的应用和影响力呈爆炸式增长。据统计,截至2025年初,全球流通的稳定币总市值已从2019年的不足20亿美元飙升至超过25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0%。其交易规模亦水涨船高,2024年全球稳定币年交易额已达数十万亿美元量级,甚至当年稳定币链上交易量一度超过Visa和万事达卡两大卡组织的总和。①

什么是"稳定币"?

稳定币的概念,顾名思义,指一种币值稳定的数字货币。主流稳定币通常跟美元、欧元等法定货币(简称法币)保持1:1的固定兑换比例。比特币、以太币等加密货币由于价格波动太大,无法作为理想的支付和交易媒介。2014年泰达币(USDT)的横空出世解决了这个问题。

稳定的币值让加密货币投资人可以在市场波动时找到避险资产。支付的双方也能平稳交易。稳定币同时也打破了法定货币和加密货币之间的转化壁垒,让资金流动变得更顺畅。

根据稳定机制上的差异显著,稳定币可以被分为法定货币抵押型、加密资产抵押型、算法型和商品抵押型四类稳定币。以下表格对市场上主流的法定货币抵押型和加密资产抵押型稳定币进行了系统梳理。

而算法型和商品抵押型稳定币因其市场占有率微乎其微,算法稳定币在过去几年经历了多次脱锚与崩盘事件(如TerraUSD事件),市场信心受到重创;商品抵押型稳定币虽然有黄金等实物资产支撑,但受限于储备管理与赎回机制,流动性和普及度难以与法币挂钩型稳定币相比。这两类稳定币合规前景不明确,本文暂不赘述。

在这四类稳定币中,法币挂钩型稳定币几乎形成了压倒性的垄断地位。根据CoinGecko数据,这类稳定币的市值占比高达97.4%,几乎涵盖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交易与结算需求。这一现象并不令人意外--法币挂钩型稳定币凭借稳定的价值锚定、充足的流动性以及广泛的合规接入渠道,成为用户和机构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