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炳文多次随徐达、常遇春、傅友德等出击北元,取得很多战功。但这些战争中他都是某一路的副将,并未有单独领军作战的经验。而且这些战争中明军在数量上绝对凌驾于元兵之上,分兵合击自然战果丰硕。可面对朱棣的燕军,在兵力优势不明显,后勤战线长远,深入对方势力范围下,还选择这种打法,纯粹是军盲操作。朱棣只需集中一路便能取得兵力上的优势,击败北上的平燕军易如反掌。更不要说燕军长期驻扎在长城防线,与元朝军队的作战经验丰富,面对镇守南京的菜鸟军队,更是毫无压力。
第二,平燕军军纪涣散,轻敌冒进,耿炳文对战场缺乏最基础的警惕性。朱棣率军南下,击败几路北上的平燕军,就是利用其军纪涣散和轻敌冒进的缺点。战争一触即发之时,平燕军竟然有心情在雄县过中秋,还开宴会饮酒作乐。结果被朱棣抓住机会,打得丢盔弃甲。
耿炳文在情况不明时向鄚州派援兵,结果被朱棣伏击打援,一败再败。然后部将张保向朱棣投降,向耿炳文散布假消息。耿炳文果然上当,率领大军渡滹沱河,结果在过河时被朱棣半渡而击,军队大溃而逃。最后耿炳文只能发挥他的长处,让近十万残兵龟缩在真定,派人向朱允炆求援。
从实战来看,耿炳文对朱棣的伤害还不如纸上谈兵的李景隆。好歹李景隆还仗着兵力优势一度将燕军压回北平和长城一线,而耿炳文除了打败仗就是龟缩在真定城。好在耿炳文城防战的水平的确老到,朱棣连续攻城三天都没见效果,只能选择撤回北平。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朱允炆用耿炳文为平燕军统帅完全是错误决策。这个决策也不是从军事上考虑,而是典型的任人唯亲。朱元璋这种马上皇帝就不会犯如此错误,更不会把耿炳文当大军统帅来用。耿炳文虽然是开国元勋的老将,他的实战军事能力,其实只是营长水平,当不了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