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断24年后,我国将恢复进口和牛?

2025-07-16 11:54  头条

时隔24年,中国人餐桌上的日本和牛即将回归。当日本农民为重启中国牛肉市场奔走四分之一个世纪却屡屡碰壁时,一则消息打破了中日进出口的僵局。

就在美国挥舞贸易大棒步步紧逼之际,中日贸易坚冰正加速消融。

中国为何选择现在对日本打开紧闭多年的食品进口大门?难道日本核污水排放背景下,他们的食品比过去还要安全了吗?这些进口食品中国人能不能放心吃?

24年禁令终破局,中日贸易破冰

7月中旬,一则来自日本媒体的消息在日本进出口行业引发震荡,中国已敲定恢复长期停滞的《动物健康和检疫合作协议》。这意味着自2001年日本爆发疯牛病后就宣告中断的日本牛肉对华出口,有望在封锁24年后重见天日。而对于日本农民而言,这是一场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漫长等待。

这段贸易冰封期始于2001年,当日本国内出现亚洲首例疯牛病(BSE)病例后,中国立即宣布全面禁止进口日本牛肉,这道禁令将价值数十亿日元的市场瞬间冻结。

尽管此后日本历任首相多次尝试与中国进行协商,甚至还在2019年成功签署了《动物健康和检疫合作协议》,计划只要符合安全标准就重启出口。然而2019年末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让一切化为泡影,这份被寄予厚望的协议竟在文件柜里搁置了六年之久。

当日本商界几乎失去耐心时,转机悄然出现。就在宣布恢复牛肉检疫协议的同时,中国海关总署网站6月公告显示,除福岛等10个涉核污染县外,其他地区的日本水产品已获准恢复对华出口。

更实质性的动作发生,6月北海道三家水产企业时隔一年多后重新获得对华出口许可。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显示,福岛核事故前中国曾占到日本海产品出口额的42%,2023年禁令后该数值几乎归零。

短短一个月内,中日贸易两大禁区接连出现松动。当日本《读卖新闻》用"历史性突破"来形容当前局面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却泼了盆冷水,"恢复的具体条件将取决于中国要求……还不能提供明确时间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疯牛病威胁虽远逝,福岛核污染问题仍是悬在餐桌之上的一个重要问号。

当中日双边谈判厅内的技术官员就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第17轮磋商时,美国国会上正上演一场激烈的听证会辩论。特朗普提出的对华进口商品全面加征60%关税提案引发连锁恐慌,摩根士丹利测算该政策若实施将导致中国对美出口暴跌32%,而日本内阁府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日企每年因此承受的连带损失将达4.8万亿日元(约2300亿人民币)。

"中国显然在重新布局贸易棋盘。"曾任日本驻华大使的经济学家宫本雄二在《朝日新闻》专栏点破玄机:当美国对华政策日益激进,北京正试图通过经济融合将日本拽离美国轨道。

这句话精准解释了为何在特朗普掀起贸易巨浪之际,中国突然对日本开闸了紧闭24年的牛肉市场和封锁15个月的海产进口。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2018年特朗普政府发动首轮对华关税战时,中国领导人就曾赴日促成两国重启货币互换协议,联合声明强调"共同维护自由贸易"。

七年后的今天,当特朗普再次冲击全球贸易体系时,中日两国正构建共同的防御机制:你向我出口霜降和牛,我为你开放生鲜通道。日本经产省7月测算显示,仅恢复牛肉对华出口一项,就能为九州牧场挽回至少230亿日元年损失;而中国餐桌获得的高品质蛋白源,将成为抵消美澳农产品贸易风险的缓冲。

日本核污水排放,他们的海鲜真的能吃吗?

北海道的渔民将冻海胆装入货柜时,距离他们仅280公里的福岛核电站还在排放经ALPS处理的核污水。

这道地理界限也是中国解禁政策中最关键的底线,福岛、宫城、茨城等10个涉核县依然被拒之门外。

根据东京电力公司最新监测数据,福岛核电站周边海域的氚浓度虽未超出日本国家标准,但距中国政府要求的检测限值仍有差距。

中国海关总署24年的民调显示,65%受访者仍拒绝购买福岛邻近县食品,即便该数字已比禁令初期的92%有所下降。

这种"半步开放"策略折射出中国在技术务实与民意压力间的精细平衡。恢复三家北海道水产企业资质看似有限,却标志着禁令开始松动;而《动物卫生协议》的重新激活,更意味着日本牛肉有望绕过"核污染"命题,仅以食品安全标准作为技术通关路径。

但外交部发言人"尚无明确时间表"的谨慎表态也表明:在尚未看到福岛核风险实质性下降前,中方不会贸然打开所有限制。

当前正是中日深化贸易纽带的最佳窗口期。

这种战略判断建立在美国政策的双重不确定性上。其一,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尚未正式公告加税方案最终版本;其二,民主党控制的国会正试图立法限制总统关税权限。6月松绑日本海鲜进口的试点,7月重启牛肉检疫协议,其实是在特朗普关税正式落地前的战略准备,既未违反WTO框架,又可实质壮大产业链韧性。

当然,日本不可能因此完全脱美入亚。安倍时期确立的"经济安保"政策仍是执政党共识,日美产业链在半导体、汽车等领域的高度融合也非朝夕能变。

中国这次看似对日本打开的食品之门,其实正在为可能到来的贸易寒冬储备应急。对24年的牛肉禁令展现出开放松动,对1年多的海鲜禁令实施分区解冻。这种看似突然的转变背后,也是我们面对国际政经环境剧变做出的多重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