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诸军抛弃的情况下,魏延首先是南撤,而不是北投曹魏。以魏延的才干,如果依附曹魏反攻蜀汉,根本不在话下。他的行为仅是为了表态自己并不是谋反,而是要诛杀杨仪,却被渲染为不法之举。在南谷口对峙杨仪时,因为遭到王平的斥责,将士无心再战,魏延与儿子数人还是选择逃往成都,却被马岱追上斩杀。
第七,杨仪。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早先是荆州刺史傅群的主薄,后来背叛傅群转投关羽,被关羽派往西川。因政治才干,被刘备任用为左将军兵曹掾,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升迁尚书,却跟尚书令刘巴不和,降为弘农太守。
建兴三年(225年)起跟着诸葛亮做事,做事果断快速,深得诸葛亮欣赏。却因跟魏延不和,也让诸葛亮头疼。
在诸葛亮死后,杨仪领兵诛杀魏延,并以此为功劳骄傲自满,自以为可以代替诸葛亮引领朝纲。不过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就认为杨仪性格狭隘,不适合作为后继者,而指定了蒋琬。因此蒋琬成了尚书令,益州太守,杨仪则是中军师,没有统领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