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道,也就是子午谷道,是汉中通往长安最短的一条路,路面狭小,大军不易通过。魏延的想法是突降奇兵,夺取长安固守(时下长安守将是夏侯琳),等待诸葛亮大军由斜谷而来。这样一来,切断西凉与关中的联系,进图中原或者夺取西凉。而诸葛亮的想法是循循渐进,先夺取西凉,再以西凉、益州合力进图中原。
所以诸葛亮会觉得魏延太过冒险、激进,因此不用他的计谋,而魏延自然也是觉得诸葛亮太过谨慎,觉得自己才能得不到发挥。
特别是在诸葛亮临死前,命费祎、杨仪、姜维等人讨论调度时就提出由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不听命,就不用管他。'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很明显可以看出,诸葛亮对魏延是一种随你去的态度。
在诸葛亮死后,大军要退兵,魏延也是同样的态度:诸葛亮死了就死了嘛,怎能因为一个人死而耽误军事。但看到诸军都在撤退,魏延自知被抛弃了,因此率军南撤,并早于杨仪等人抵达南谷口。因魏延、杨仪向来不和,可以说是水火不容。两人同时上奏朝廷说对方谋反,刘禅以此咨询董允、蒋琬等人,皆是保杨仪。
我们知道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统称蜀汉四相,竟无一一个站在魏延方面去说话,很明显以诸葛亮为主的派系在对待魏延的问题上早就形成统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