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想“趁火打劫”,中方绝不惯着,立马告上WTO,要求印方纠错

2025-10-16 18:04  头条

印度想"趁火打劫",中方绝不惯着,立马告上WTO,要求印方纠错

中美博弈之际,印度又开始搞小动作?这次中方绝不惯着,立马告上了WTO。

印度总理莫迪

据观察者网报道,10月15日,中国就印度电动汽车及电池补贴措施,正式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向印方提出磋商请求。

中方明确指出,印度的补贴措施涉嫌违反WTO "国民待遇" 义务,构成明令禁止的 "进口替代补贴",为本土产业赋予不公平优势,直接损害了中国相关产业利益,要求印方立即纠错。

这一行动的时间点耐人寻味 --

正值中美在科技、经贸等领域博弈持续,印度选择此时加码对中国产业的限制,显然存着 "趁火打劫" 的投机心思。

世界贸易组织

印度的投机算盘,首先打在了中美博弈的 "空隙" 上。

近年来,印度始终抱着 "倚美制华" 的心态,试图利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机会 "渔翁得利"。

今年4月,印度突然对进口钢铁加征高额关税,而当时恰逢美国副总统访印,这种时间上的巧合,实则是印度向美国递出的政治信号。

在新能源领域,印度更是想借美国的 "印太战略" 东风。

一边靠"反华姿态"换取美国在技术转让、市场准入上的承诺;一边借助美日印澳 "四边机制" 排挤中国供应链,试图在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取代中国的位置。

美日印澳四国外长会面

这种将双边经贸问题工具化的操作,本质上是把自己绑上美国的战略战车,用短期利益赌长期发展。

产业保护的紧迫性,更让印度急于打出 "补贴牌"。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新能源市场之一,印度本土新能源产业却严重 "空心化":

电池产能仅为中国的十分之一,90%的硅片依赖中国进口,就连本土头部车企的锂电池和电子元器件,也高度依赖中国供应商。

眼看中国品牌凭借技术优势,印度试图用简单粗暴的补贴和壁垒 "催熟" 本土产业。

但印度忘了,新能源产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没有中国技术,印度只会面临供应短缺和产品延迟上市的困境,这种脱离供应链现实的保护,注定难以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