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称,虽然理想状态下,共享充电宝运营企业仅靠共享收费就可以在数月内收回投资,但真实性有待考量;广告收入虽然是多数共享充电宝企业的盈利重点,但在行业发展初期,许多广告商在持币观望,收入潜力并不确定。目前共享充电宝涨价事件,也是市场开拓盈利模式的尝试。
数据安全问题频发,技术革新面临严峻挑战
在共享充电宝收费乱象未解之时,行业又接连被曝出数据安全问题,共享充电宝可能被植入木马病毒、可能会实时监听、或盗取个人隐私等消息引起关注。
2020年12月,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提示:警惕身边的共享充电宝陷阱。提示称,共享充电宝不仅可能存在质量隐患,还可能被不法分子植入木马程序,导致手机里的通讯录、文本信息甚至照片、视频等隐私数据被泄露,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
几天后,"共享充电宝可能会利用数据线对用户实时监听"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随后,怪兽充电、来电、小电均向多家媒体回应:向市场投放的充电宝不具备任何与被充电设备传输信息的功能。
对此,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称,桌面共享充电宝相对比较安全,因为位置固定,容易追溯来源、保证安全,而便携充电宝使用的人和地点都在流动,很难保证充电宝的信息安全,如果被黑客借走后进行技术设置,那么后面使用的顾客信息很可能就被轻易窃职,目前的共享充电宝企业还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难题。
除了安全问题之外,目前快充技术和电池容量在不断进步,大容量电池的出现让用户的手机甚至一天不用充电,这对于共享充电企业来讲无疑也是个严峻挑战。
据了解,目前包括小米、OPPO在内的多家手机厂商都推出了新一代快充技术,甚至有手机厂商推出125W快充;并且各大手机厂商在电池容量上也下足了功夫,4000mA成行业标配。
街电CEO万里在接受蓝鲸TMT记者采访时曾坦言,在移动端,快充对于共享充电宝来讲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未来5-10年可能真的有充电1分钟就能充到50%电量的技术出现。"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共享充电宝产品同质化特点明显,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现有企业需从专利技术、场景渗透和资金等方面搭建壁垒,建立自身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