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凌晨,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的一条声明让全球市场彻夜难眠:"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0%关税!" 消息一出,美股苹果产业链暴跌3.56%,美国商超里的中国家电连夜调价,而中国商务部当天就甩出硬话:"不愿打,但也不怕打,美方一意孤行必遭反制"。
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贸易风暴,实则是中美博弈的必然升级。一边是特朗普挥舞的"关税大棒",另一边是中方精准的"稀土反制",背后藏着的算计与较量,远比数字本身更惊心动魄。咱们透过几个普通人的故事,看懂这场没有赢家的博弈到底在折腾谁。
一、特朗普的三重算盘:拿贸易当政治筹码的老套路
很多人看不懂,美国政府刚经历停摆危机,为啥还要主动挑事?其实特朗普这波操作,藏着三本"小账本"。
首先是政治甩锅的算盘。当下美国政府停摆已持续10天,国土安全部裁员、联邦雇员起诉白宫,国内矛盾一触即发。当年靠"对华强硬"拉选票的特朗普,如今故技重施,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中国贸易不公平",试图用外部矛盾掩盖内部烂摊子。这套路和2018年如出一辙,只不过这次的"大棒"举得更高。
其次是经济补窟窿的算计。特朗普延续的减税政策给美国财政开了个大洞,他迷信百年前总统麦金莱的"关税致富论",想靠向中国商品征税填补国库。可耶鲁大学早算过账,加10%关税就会让美国GDP降0.5%,真加到100%,无异于"自残"--毕竟关税成本最终还是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买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