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上京位处契丹人腹心之地,乃辽太祖耶律阿保机(872─926年)替"其俗旧随畜牧,素无邑屋"的本族所特意建造的第一座都城,且建筑格局和汉人偏好的坐北朝南不同,是东西向轴线,因此无论就见证契丹崛起或少数民族建筑特色的层面来说,都具有不凡的重要性。何况女真人在发动灭辽战争后,作为辽人政治与信仰中心的上京被战火大肆摧残,尔后又不断遭金朝刻意降格与省并邻近州县,导致上京一带愈来愈衰落,最后在蒙古入侵中悉遭毁灭,契丹人曾威震北亚的赫赫荣景就此几乎无从寻觅。
契丹人本以畜牧渔猎维生,直到耶律阿保机祖父匀德实,才"始教民稼穑,善畜牧,国以殷富",令统领的迭剌部日益壮大。耶律阿保机则是替逃归与掳掠来的汉人,仿照幽州城(今北京市)营造汉城供其居住,顺带壮大自身实力,最后得以一统契丹八部建立帝国。在兴起的过程里,契丹人为了充实上京临潢府,屡屡自渤海国和中原河朔之地搜刮百姓强迫迁徙而来,使得上京所统的州县,泰半都是由俘虏降户所组成。
比如临潢县,就是"太祖天赞初南攻燕、蓟,以所俘人户散居潢水之北";长泰县,"本渤海国长平县民,太祖伐大諲譔,先得是邑,迁其人于京西北,与汉民杂居";扶余县,"本(渤海国)龙泉府,太祖迁渤海扶余县降户于此"。还有些是王公贵族私属部曲所建的"头下军州",来源也几乎都是抓来的汉人与渤海国人,剩下的则是驻军组建的边防重镇。有学者估算,上京地区目前所见的城市总数有77座,由汉人、渤海国人、回鹘、党项等移民组成的城市就占了56座。因此可以说,上京的日渐完备正是一部契丹扩张史的缩影。
不过囿于自然环境限制,上京的发展始终不如中原城市,即便辽朝皇室致力推广农业,但根据学者研究,辽代后期气候变得更为干冷,上京成为旱雪频仍的重灾区,大量人口随后被南迁至中京大定府(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和大明镇)。《辽史?地理志》记载,上京居民共约3万6千5百户,辖下各区虽有州县之名,但多半不过是户口一千到四千的小城镇。这样的人口数目要支撑起辽国的统治核心,客观来说着实有点困难,这也导致上京在女真人与蒙古人的恣意攻击后很难恢复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