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寸进尺!拿到稀土后又提新要求?美财长野心暴露,中方不能惯着

2025-07-24 10:53  头条

为了中国的稀土,美国可谓是非常虔诚,不仅首先找到中国和我们达成一定的共识,将之前的关税降低到4月2日的时候,甚至后来还表示,都可以谈,只要对美国放松稀土管制等。

英国媒体路透社却报道称,在刚刚过去的6月,中国对美出口稀土磁铁暴涨660%,达到了353吨,这种现象看似是随着中美关系缓和,中方放松了部分对美国的出口限制。

可得到稀土的美国转身就变脸,不仅降低特朗普来华参加阅兵的可能,还让中方不要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不然或对中加关税,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稀土暴涨,真的是松手吗?

中国6月对美国稀土出口暴涨,353吨磁铁的出口量可谓惊人,涨幅是之前的近七倍,但这个现象并不能说明中国放松了对美国的稀土限制。

要知道,稀土可不是什么普通的自然资源,大多数人也许只知道它的名字,却不知道它有多重要,我们的手机屏幕、汽车电池、风力涡轮机,乃至军用装备中的导弹制导系统、隐形战机引擎,都离不开稀土。

全球精炼稀土的80%以上由中国掌控,而更关键的是,美国也许有稀土矿,但没有中国的提纯技术,没有完整的产业链。

这次所谓"暴涨",实际上,中国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解除对稀土的管制,早在贸易战期间,中国就开始用稀土卡住美方的脖子。

后续的一系列出口调整,始终是为了让对方明白"我们可以,但你不可以",此次稀土出口量突然增加,更像是一个有意设计的阳谋,表面上给美国汽车制造业等领域的供应开了口子,实际上针对美军用领域的禁令从未放松。

美国军工领域还是得不到关键的"稀土口粮",这道防线中国守得稳稳的,这种有限的出口反而让美国企业左右为难。

美国国内就一度鼓吹要摆脱"稀土依赖",实现供应链"去中国化",然而,中国这次"恰到好处"的出口,不仅缓解了美国市场上长时间的对中国稀土禁运的焦虑,还让那些计划投资自主供应链的美国企业重新看到了物美价廉的进口稀土,于是马上转向依赖中方的货源。

直接结果就是,美国人刚开了个头的"去中国计划",又被狠狠砍了一刀。美国国内"独立稀土产业"一时难上加难,商业靠山也随之土崩瓦解。

美国企业少了稀土连车都造不出来,赖着中方物资才有活路,可要是指望用这些资源来开发军工用的尖端材料,抱歉,卡得更紧。

美国突然"变脸"

中国稀土的策略让美国没脾气,但不代表他们轻易认输。就在中美接连召开的贸易磋商上,美国又亮出了另一记"杀手锏",石油问题。

特朗普和他的财长贝森特都开始在公开场合频频发声,把中国从俄罗斯和伊朗进口石油的问题扔到了谈判桌上。

美方不仅威胁将对俄罗斯实施高达100%的进口关税,还明确警告,如果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继续购买被"制裁"的俄罗斯和伊朗石油,就会面临所谓的"二级关税",也就是连带惩罚。

乍一听,美方的逻辑似乎站得住脚,他们希望通过打压能源出口的方式彻底"制死"俄罗斯,同时警告与伊朗交好的国家,而中国作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与俄罗斯和伊朗都存在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无疑成了美方眼中的"钉子"。

但美方的算盘打得再响,中方的态度也没有松口,我们与俄、伊的能源合作,完全基于市场需求,这不违反国际法,也不接受来自第三方的"长臂管辖"。

并且美国的行为没有丝毫"道义"可言,一边高举制裁大旗打压伊朗,一边却趁着伊朗石油退出市场后,大肆扩大自己对欧洲的石油出口份额,直接赚个满盆,这种双重标准行为实在令人嗤之以鼻。

如果说特朗普一开始发难的矛头主要指向中国制造,如今对石油动手脚,用意非常明显,哪怕是在稀土问题上美国吃了哑巴亏,他们也想从其他领域找到筹码,进一步威胁与打压,素不知,想通过施压让中方让步这一招,其实早就失效了。

中国反手出招

美国大力投放资金支持南美、澳洲的矿山合作,五角大楼一度倡议直接投资开采,以实现关键资源的"自主权",可是,稀土可不仅仅是挖矿这么简单,从纯化到高精尖技术的加工,光是时间与技术的投入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门槛。

中方对此却早就未雨绸缪,一边通过区别化出口政策,让美国和欧洲市场对中国资源供应持续依赖,另一边加速推进国内上下游一体化技术创新,把稀土从"原材料出口"提升到高科技领域的全面应用。

从芯片制造到量子计算,中国早就瞄准了稀土的未来方向,这是资源国转型科技先行者的典型策略,也是未来科学领域的大国竞争,这一局,中国稳稳在前。

美国想掐着石油问题的脖子,石油多元化合作正在悄然布局,美国重新围绕稀土制造舆情,可中方的定价与监管权力早已牢牢在握。

并且中国的立场从来明晰:我们追求的是合作共赢,而不是对抗,哪怕外界施压再多,中俄、中伊的能源合作稳定推进,全球资源治理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