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球网报道,前不久,美日韩三国在韩国济州岛南部举行联合空中演习,美军B-52H战略轰炸机首次现身朝鲜半岛上空。这场被美方称为"重塑威慑力"的军演,很快在东北亚掀起连锁反应--朝鲜与俄方高层密集互动,拉夫罗夫外长更在结束访朝后直飞中国,一场围绕半岛局势的多方博弈悄然升级。
先说这场让半岛紧张升温的军演。美日韩动用的机型包括B-52H战略轰炸机、韩国KF-16战机和日本F-2战机,演练科目覆盖联合编队飞行、战术协同等。这是美军B-52H今年首次在半岛参演,而就在前不久,同样搭载核打击能力的B-1B轰炸机也曾在半岛上空与韩军联合"延伸威慑"。对朝鲜来说,这种"核力量轮流秀"早已触碰红线:从年初开始,美国在半岛部署的战略打击手段数量创历史新高,联合军演频率和规模较去年提升近40%,直接导致朝鲜安全环境持续承压。
拉夫罗夫(资料图)
朝鲜的反应来得又快又硬。朝鲜国防省政策室长发表谈话,直指美日韩军事合作已"彻底变为以核为主的三方同盟",三方联合军演的频次和范围正让半岛"随时可能滑向不可预测的军事对抗"。朝方还强调,针对这类"侵略性质鲜明"的军事挑衅,采取反制措施是正当权利。
再看朝俄合作的"硬核"细节。朝俄签订条约后,朝鲜已向俄乌战场派遣约1.2万名士兵,与俄军组成联合指挥部协同作战。这些数字背后,是朝鲜对俄战场需求的精准回应--俄军在库尔斯克等方向的压力越大,朝鲜的"及时雨"就越关键。
但美国的"威慑"显然没打算收手。美日韩这次派B-52H参演,明面上是针对朝鲜,实则暗藏多重意图:既是对俄朝互动的"警告",也是向地区国家展示"核保护伞"的存在感。不过,美国的算盘打得太响,反而让两个"意外变量"浮出水面--俄罗斯和中国的态度。
拉夫罗夫抵达平壤,与朝鲜最高领导人会面。拉夫罗夫明确表示,俄朝双方"共同认为应坚持通过政治外交手段解决问题"。更值得关注的是,朝方在会面中重申"无条件支持俄罗斯"的立场,双方还确认将"继续深化各领域战略协作"。这种互动释放的信号很明确:美国的军事威慑,正在把朝俄绑得更紧。
拉夫罗夫(资料图)
结束访朝后,拉夫罗夫马不停蹄飞往中国。他与中方举行会晤,话题覆盖中俄合作、半岛局势、乌克兰危机等多个关键领域。外界分析认为,中俄高层近期高频互动,既是两国伙伴关系的延续,也反映出在全球格局变动背景下,双方需要更紧密的协调。
美国的"威慑"为何适得其反?答案藏在东北亚的力量再平衡里。过去几年,美国试图通过强化美日韩同盟、推动"印太战略"巩固地区主导权,却忽视了一个关键现实:中俄朝并非孤立个体,而是有着广泛共同利益的"协作方"。
回到半岛局势,当前的紧张更像是一场"连锁反应"的缩影:美国越施压,朝俄越抱团;朝俄越紧密,美国越焦虑。但历史经验表明,靠军事威慑解决分歧从来不是长久之计。对朝鲜来说,保障国家安全的根本出路是对话而非对抗;对俄罗斯而言,推动半岛问题政治解决的立场从未改变;对中国来说,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初心始终如一。
拉夫罗夫(资料图)
这场由军演引发的连锁反应,最终会走向何方?或许答案就藏在各方的外交行动里--当拉夫罗夫在平壤交换意见时,当朝鲜继续为俄提供军事支持时,当美国不得不面对"威慑反被绑定"的现实时,东北亚的未来,正在这些看似零散的事件中,慢慢勾勒出新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