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帝王梦和功名思想在蜀汉君臣中十分浓厚,在刘备、诸葛亮身上尤其突出。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功名欲望,一旦条件成熟,他们就会把立国建制当成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这也正是曹操所说的:"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说的也正是刘备这种人。
刘备一开始就有政治野心,在长期征战中始终做着帝王美梦,所以看人很准的曹操才会说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话来。刘备过去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来,是因为一直被人追着打,没有立足之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不,刚占有荆州 南郡 ,他就分夷陵、夷道、佷山诸县设立"宜都郡",暗含"适宜建都"之意,政治企图由此可见一斑。周瑜、鲁肃以"天下枭雄"称之,亦指明刘备具有阴险可怕、包藏野心的一面。
成功夺取益州,特别是汉中之后,连曹操这样的人都被自己打败了,刘备更是觉得功德显著,加上手下众人的极力撺掇,称王称帝的念头简直不可遏制地窜到了嗓子眼。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文士费袆因反对他称帝而遭贬官:"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羁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可惜费袆这样的真知灼见却被热衷名利的刘备君臣当作了扫兴话,半个字也听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