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如此谨慎戒备,着实让人费解。但假如回溯前尘往事,这一切的安排反而可以理解。当年关羽镇守荆州,大败曹军于长沙,一时无两。但就在关羽准备西向巴蜀后,却遭东吴偷袭,最终阵亡于当阳城下。从此之后,诸葛亮对盟友的重视远远不及对敌人的防范。
从未料想的新局面
防患未然固然重要,但谁也难料历史的无常。在诸葛亮布下天罗地网之时,蜀汉命运的巨轮早已缓缓转向。
公元263年,曹魏大将邓艾挥师西征,兵临成都城下。刘禅面对强敌,竟然当众缚节自荼,向魏军投降。顷刻之间,二百年雄风尽数化作乌有。蜀汉江山,就此一蹶不振。
刘禅的投降决定,无疑是出于权衡。魏军实力强大,且曾攻占汉中、夷陵等重地,蜀军阵脚大乱。而刘备子孙又无赖以施展的武力,眼见形势将尽,遂作出弃城自保的抉择。
不过,刘禅此举也着实草率。当时各路将士并未尽数覆没,诸如姜维、罗宪等人马在外征伐。若能稍加固守以待增援,或许蜀汉尚有力挽狂澜。
但此时,局面已不受控。邓艾趁热打铁,率军直逼成都。成都城中,弃甲曳兵之声不绝于耳,士气彻底崩溃。刘禅除下首阅,向邓艾请降,使蜀汉国运结束。
刘禅之所以投降,或许也有私心。历史上,刘禅与诸葛亮同袍多年,却一直对诸葛亮存有猜忌。在诸葛亮驾鹤西去后,刘禅曾一度有意迁都移驾,脱离旧党羽掌控。可见其对于旧臣已多有不信任之心。在面临存亡抉择时,或许也就难以全心铁衣自弊了。
总之,就在诸葛亮用心布防之际,一切却在弹指之间化作乌有。当年的预谋防范,终是难逃这出人意表的新变局。
吴国趁火打劫遭罗宪凛然拒守
成都沦陷后,东吴孙权见蜀汉国力渐微,遂起了肆虎之心。他怀着趁火打劫的念头,命吴军兵分几路,准备对永安发动进攻,意图乘虚而入。
孙权的算盘是,若能趁乱夺取永安,那便可坐收渔人之利,获得蜀地肥沃疆土。不料,他的祸心却遭到了当头一棒。
时值蜀汉垂殁,罗宪正率军镇守永安城外。身为蜀将,他誓死不渝,决心坚守阵地。当闻讯东吴大军压境,罗宪立即将士整装待发,严阵以待。
不久,吴军大队人马开至永安城下,开始了对蜀军的攻城掠地之战。双方旌旗林立,刀剑相见,激战正酣。
可纵观全局,吴军大举远征,难免疲于奔命。而蜀军则是主场作战,扎根已久,且人多势众。加之罗宪统率有方,将士士气高昂,终使吴军节节败退。
经数月鏖战,孙权彻底对罗宪打消了心理阴翳。吴军折戟而归,未能如愿占据永安一隅。即使蜀汉已成亡国,但仍有不世出的将士为之卫疆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