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收到俄方救援请求,细节披露

2025-11-17 14:45  头条

北京时间11月1日,一份来自南极的求助函,跨越万水千山,抵达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队。函件内容紧急而明确:俄罗斯和平站的一名病员,生命垂危,急需转运至医疗条件更好的地方。医生建议,必须尽快离开这片冰封的绝域。

南极,这片人迹罕至的白色大陆,极端的环境意味着任何一点意外都可能被放大成生命的悲歌。接到任务的考察队,面临的不仅是复杂的飞行计划,更是与死神赛跑的巨大压力。当生命的长线在极寒之地岌岌可危时,时间,是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

'雪鹰601'腾空而起:中国速度与仁心的完美结合

为了满足俄方迫切的需求,中国考察队迅速启动了"雪鹰601"极地固定翼飞机。这架中国自主研发、首架飞越南极的固定翼飞机,肩负的不仅仅是运输任务,更是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承载。

"雪鹰601"的任务并非一蹴而就。考虑到我方原有的飞行计划和变幻莫测的天气,考察队制定了周密的转运方案。北京时间11月10日,飞机首先将病员从和平站转运至俄罗斯的进步站;而后,在11月14日,又一次起航,将病员送达俄罗斯的新拉扎列夫站。这期间,累计飞行里程约3200公里,飞行时长达9.5小时。

要知道,在极寒的南极,每一次飞行都是对技术和勇气的巨大考验。变幻莫测的风雪、极低的温度、稀薄的空气,都可能成为致命的阻碍。换做是你,在这样一个'冰雪王国'里,如何才能确保每一位病患都能得到及时救治?"雪鹰601"的每一次成功起降,都凝聚着中国极地科考队员们过硬的专业素养和无畏的担当精神。

9.5小时,3200公里,一次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诠释

11月14日,当"雪鹰601"平稳降落在新拉扎列夫站,一名俄罗斯病员的生命通道被成功打通。俄方负责人对此表示了最诚挚的感谢。考察队领队魏福海动情地说:"接到任务时,'雪鹰601'正在执行中国科考队员和物资的转运。但为了第一时间挽救生命,我们进行了统筹协调,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开展救援行动,这充分彰显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南极合作精神。"

"雪鹰601"--这架中国极地固定翼飞机,自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期间首航南极以来,已多次在关键时刻展现其价值。它能够快速运输、执行应急救援、开展科学调查,是连接中国与极地、连接不同国家之间情感的空中桥梁。

在地球之巅,生命高于一切国界。 这次"雪鹰601"的南极救援,不仅是先进科技实力的展示,更是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动实践。当呼唤跨越冰海、远隔重洋,总有人挺身而出,用行动诠释大国担当与仁心。当远在冰封大陆的呼唤,跨越万水千山抵达时,我们没有犹豫--因为,在极寒之地,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全力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