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就在德国政府炒作"重新评估对华贸易政策"之际,美媒彭博社当地时间11月16日注意到,从汽车业到化工业,德国最大的出口商正无视默茨政府,继续将数十亿欧元投入到新项目中,进一步巩固了自身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紧密联系。
"德国(企业)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如今岂能回去?"报道形容,尽管德国政府渲染所谓"对华依赖"的种种警示,但商界领袖却并不理会。有智库称,2023年至2024年期间,德国企业对华投资额增长了13亿欧元,达到57亿欧元。
知情人士透露,在近期的会议上,德国的商界领袖和政府官员就当前局面互相指责,却拿不出多少解决方案。他们也没有触及一个更深层的问题:"疏远"中国的代价究竟由谁来承担--是损失利润的企业、被裁员的工人、遭遇价格上涨的消费者,还是财政本已捉襟见肘的政府?
知情人士直言,就算中方最终可能会限制关键供应和庞大的市场准入,但目前中国提供的短期利润实在"太诱人",令人难以忽视。在缺乏柏林方面施压或财政支持的情况下,企业高管找不到改变策略的理由。

2025年4月24日,上海车展,奔驰汽车展台。 IC Photo
彭博社指出,汽车行业是德国对华投资的核心,而且正在加倍投入。
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的调查显示,2020年至2024年期间,汽车制造商平均占德国对华投资的约三分之二。近年来,这一投资增速加快,2023年至2024年增长69%,达到42亿欧元。
如今,中国是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汽车最重要的市场。
宝马已在沈阳的一项电池项目上投入约38亿欧元,使中国成为其在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网络中心,宝马还将中国生产的电动SUV出口回欧洲。与此同时,梅赛德斯-奔驰将其年度战略峰会移至北京举行,并正在开发仅在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大众汽车将中国视为其"第二大市场",也与多家中国企业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以加速其技术发展。
这种模式,不仅限于汽车行业。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刚刚在中国开设了一个价值87亿欧元的综合设施,这是该公司迄今为止最大的投资项目。上个月,巴斯夫首席执行官凯礼(Markus Kamieth)表示,中国市场对其公司的增长至关重要,有助于弥补德国产能疲软的局面。
类似地,德国工程企业博世也正在加强其在中国的产品研发力度,同时在德国削减岗位数量。
MERICS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德国对华年均投资额达到52亿欧元,远高于2015年至2019年间33亿欧元的平均值。
而如果要另寻他处,则要付出高昂代价。即便企业能找到稀土材料或芯片等产品的替代来源,其成本也远高于在中国--不仅是产品本身,还有新建供应链的成本。
最乐观的结果是,北美、欧洲和印度等新兴市场有望抵消这些投资,但这需要时间,而且也没有保障。在此之前,企业高管往往需要在几个棘手的选项中做出抉择:要么自行承担削减利润的成本,要么提高价格引发消费者不满,要么裁掉员工。
"汽车行业正在积极推进并落实必要的'去风险'措施,但这也必须在政治层面得到支持,而不是仅仅被下令要求。"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的一名发言人说。
彭博社援引了解情况的消息人士称,一些与德国政府对话的企业高管,提出了国内改革建议,比如从降低能源成本到大幅削减官僚作风,以此激励他们在德国开展业务。
然而,随着政治分裂加剧,柏林方面推进这些改革议程显得举步维艰。此外,德国政府目前已疲于应对气候、国防和福利方面的支出承诺。
"建立一种新型的、相互拆解的供应链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时间,"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舍弗勒(Schaeffler)的高管、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CLEPA)主席马蒂亚斯·辛克(Matthias Zink)表示:"我们对此不抱有任何幻想。"
彭博社在报道中,提及上个月荷兰政府闯下的"滔天巨祸",这场"安世半导体事件"导致全球供应链遭遇"断供"危机,美欧日车企纷纷遭殃。然而,报道丝毫不提闯祸的荷方,反而借机炒作渲染称,随着生产向中国转移,德国对华出口正在下降,而对低成本中国投入品的依赖却在上升。

11月7日,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工厂。 IC Photo
报道还拱火称,德国在上届朔尔茨政府执政期间,曾在2023年承诺降低对中国的依赖,但实际行动远不及承诺。自今年5月上任以来,德国现任总理默茨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并要求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默茨政府还被曝正以"安全"之名,酝酿调整对华贸易政策。据路透社11月8日看到的一份动议,德国政府计划重新评估对华贸易政策,内容涉及能源、原材料进口以及中国在德国关键基础设施中的投资,并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向德国议会进行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据德国媒体报道,11月16日,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启程飞往北京,参加第四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克林拜尔已于11月17日抵京,也是本届德国政府首位访华的部长级官员。
德国财政部一名发言人表示,此次会议旨在就宏观经济状况以及在多边机构中的合作进行政府层面的交流。克林拜尔尤其希望就"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原材料供应以及乌克兰问题进行磋商。陪同克林拜尔一道访华的,还包括来自德国金融行业的代表。
临行前,克林拜尔呼吁与中国保持"开放对话"。克林拜尔此前接受德新社采访时表示:"我们不应该只是谈论中国,而是应该与中国直接对话。"中国是国际事务的重要参与者,"世界上有许多问题,只有与中国合作才能解决。
10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曾指出,中德作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建交53年来关系稳健发展,双方应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他也提到中德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但可通过坦诚沟通增进了解互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