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有个段子:"厨师长手下六个兵,都是不同型号的微波炉"--听起来讽刺,其实换个角度想想,微波炉确实比传统师徒制好估值、好定价,毕竟"师徒制"是最反资本的劳动关系,因为"人"很难作为固定资产定价,资本就爱这种"可预测的成本"。
日本本就偏爱冷食、轻烹饪,标准化如鱼得水。在中食浪潮推动下,预制菜行业迅猛发展,完美承接了连锁餐饮"没有厨师的厨房"之梦。
图:日本预制菜行业规模趋势,来源:华福证券研究所
所以我们看到,日本成功的上市餐饮企业,大多主打"可预制产品"。最典型的就是牛丼饭,依靠着连锁化程度高和预制标准高,CR4超过90%。最大的餐饮上市公司泉盛,就是靠一碗标准化牛丼饭(食其家)打遍天下。
但资本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你安全感,也逼你不断赚钱。而标准化虽然带来了规模,却也扼杀了溢价--餐饮业的不可能三角浮出水面:
餐饮、高溢价、连锁化,三者不可得兼。
你要高溢价,就得用稀有食材、个性烹饪--难标准化;
你要连锁化,就得用标准食材、统一流程--难卖高价;
你要既连锁又高价?对不起,消费者和资本都不傻。
图:餐饮、连锁化、高溢价的不可能三角,来源:锦缎研究院
很多案例证明:餐饮企业短期内赚的钱,要么来自消费者,要么来自资本市场,很难两头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