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公布!外媒:法国首次清晰展示新型超音速核巡航导弹,已在海军服役

2025-11-15 18:12  头条

近日,法国国防部高调宣布成功完成新型ASMPA-R空射核导弹的试射,并正式列装部队。这标志着法国总统马克龙力推的核力量现代化进程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其潜台词十分明确:法国正致力于打造一支更锋利、更具威慑力的战略力量,以期在欧洲乃至全球安全格局中扮演更核心的角色。

这次成功试射的ASMPA-R导弹是法国核武库的关键组成部分。由海军"阵风"M型战斗机携带发射,在模拟核打击的复杂任务剖面下,验证了其可靠性和实战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升级版导弹此前已于2023年在法国空军服役,此次海军版的成功测试,意味着法国空基核力量的两大分支--空军战略航空兵和海军舰载航空兵--均已完成了该型号的换装,实现了"双拳"协同威慑的作战构架。

海基力量的升级同样紧锣密鼓。就在不久前,法国国防部刚宣布新型M51.3洲际弹道导弹正式服役,该导弹将部署于"凯旋"级战略核潜艇,进一步延伸了法国水下核打击的臂膀。从海底到天空,法国在一个月内密集完成两大战略平台的导弹更新,其核威慑体系的技术水平和反应速度无疑得到了显著提升。

法国如此急切地推进核武现代化,背后有着深层的战略动机。一方面,马克龙政府多次提出欧洲"核共享"概念,试图利用其欧盟唯一拥核国家的特殊地位,为欧洲提供一把所谓的"核保护伞",从而巩固巴黎在欧盟防务自主进程中的领导权。

另一方面,此举也是对跨大西洋关系不确定性的直接回应。随着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及其安全承诺的可信度受到质疑,法国意图向盟友和对手证明,欧洲拥有不依赖美国的、独立的战略威慑力量。为此,法国甚至与英国加强了核合作协调,共同宣称"针对欧洲的任何极端威胁都会促使我们两国作出回应"。

不过,专家分析指出,英法两国的战略核力量相对较弱,其核弹头总数累计不到美国或俄罗斯的一半,这把"核保护伞"的规模恐怕难以覆盖整个欧洲。

然而,追求独立的核威慑地位需要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据报道,法国在2019至2023年间,核武器开支总计高达约250亿欧元,2024年该项支出更达到66亿欧元,约占其国防总预算的14%。单是一枚ASMPA空射战术核弹的采购价就高达1500万欧元,而正在研发的下一代ASN4G高超音速核巡航导弹,预计单价将飙升至3000万欧元。在国内经济面临挑战、民生需求迫切的背景下,如此庞大的持续性投入能否维系,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展望未来,法国的核升级之路并未停歇。下一代空射核导弹ASN4G已在研发中,预计2035年投入使用;替代现役"凯旋"级的第三代战略核潜艇也已开工建造,计划在2035年交付;同时,M51.4型弹道导弹的研发工作也已提上日程。这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将法国的核威慑能力维持并强化至本世纪下半叶。

法国此次核力量的集中升级,是其谋求大国地位、重塑欧洲安全架构的关键落子。它既展示了法国捍卫自身战略自主的决心,也折射出欧洲在动荡时代寻求安全自保的现实。这把高调打磨的"核利剑",固然增强了法国的威慑力,但其引发的战略连锁反应,以及随之而来的财政负担与国际舆论压力,都将是对马克龙地缘政治棋局的长久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