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多次发表公开讲话,表示法国将与欧洲盟友讨论使用法国核威慑的可能性。
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和战败国,德国长年秉持"无核国家"立场,在国际事务中尽量避开与核武器相关的区域。面对核威胁增加的压力,德国也寻求与法国合作。有德国外交人士认为,法德共同提议"核共享"将加大对英国的压力,倒逼其协调立场。
传统上,北约国家大多依赖于美国的"核保护伞"--当前美国在德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和土耳其5个北约成员国部署有约100枚战术核弹。和平时期,这些核武器在美军看管监控之下;战时一旦触发特定条件,上述部署国将获得授权,提供载具和人员参与核武器投放任务。
研究核扩散的美国学者马克·贝尔(Mark Bell)指出,欧洲的核困境在于:作为战略武器的核武器要么由美国提供,要么掌握在远离东欧的法国和英国手中,而在假设的冲突中,一旦东欧国家面临核危局,英法未必会愿意冒着被报复的风险而选择核威慑。
贝尔提出,在欧洲将俄罗斯视为迫在眉睫的威胁的情况下,核扩散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选项"。其具体表现既可能由欧洲拥有某种"共享核武器",又或是法国和英国将"核保护伞"延伸至东欧国家。
核扩散的风险之外,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核战争风险也不容小觑。相比核大国,这两个国家的核武器储备较小,均在160枚到180枚之间,投送能力也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