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在北京海淀区市监部门公开餐饮食品安全大检查结果中,"袁记云饺"北京府学餐饮管理发展有限公司因存在食物中混有异物,违法《食品安全法》而被立案调查。
"挨打"之后,袁记云饺在官方微博发布道歉声明,承诺2025年在全国门店要严格检查,并要在公众号上公布自查报告。
仅仅时隔半年,今年6月,又有网友发帖称,自己在重庆财富中心袁记云饺门店,看到肉馅里有虫子爬来爬去,袁记云饺再曝食品安全问题,为其管理漏洞敲响警钟。
从"舌尖上的美味"到"舌尖上的透明",这不是餐饮企业第一次陷入争议。除了老生常谈的"卫生安全"问题,消费者更是苦预制菜久矣,以西贝、袁记云饺的高定价,让消费者吃上中央厨房预先处理,长时间冷链运输或冷冻保存,进而在门店进一步加工的食品之余,还要不断大肆宣传"健康""天然",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庆幸的是,变化正在发生。9月13日,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提出"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的要求,为行业透明化指明了方向。
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真正"治本",还需企业将食品安全视为"生命线",而非"成本项",把"服务消费者"刻入企业基因,而非搞噱头做样子。
只有如此,才不至于让"好吃更放心"沦为一句彻头彻尾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