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为何将矛头对准东欧四国

2025-10-09 13:35  头条

谁是俄乌冲突幕后的真正推手?

今年十月,前德国总理默克尔一句话,像一颗重磅炸弹,直接点名了。

她对匈牙利《游击报》说,引发俄乌冲突,不只是乌克兰和美国在"火上浇油"。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也有一部分责任。

这话一出,被点名的这四个东欧国家当即炸开了锅。默克尔的发言,直接戳破了他们最不想被世人知道的秘密。

冲突爆发前夕,默克尔曾和法国总统马克龙有过一个大胆的想法。他们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直接对话,希望能阻止一场即将到来的灾难。

但正是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坚决反对这种由欧洲主导的和平谈判。他们当时的态度,成了横在和平之路上的巨大障碍。

默克尔非常清楚:当普京不再认真对待《明斯克协议》时,最好的止战方式,是搞清楚他为什么不再遵守,然后去解决那个根本问题。

她认为,正是因为这些分歧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才导致了后来的冲突。

她甚至在欧洲理事会会议上,和马克龙一起提议,要与其他领导人直接谈判。她希望用和平手段缓解紧张局势。

那时,俄罗斯已经在乌克兰边境集结重兵,大战一触即发。默克尔深信,以暴制暴绝不是维持和平的长久之计。

当时的西欧,手里有和俄罗斯谈判的筹码。默克尔当权时,德国大量从俄罗斯购买廉价天然气,甚至建了两条"北溪"管道。

她坚信,可以通过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和直接对话,来安抚并稳住当时的俄罗斯。这本是最好的机会。

可当默克尔和马克龙提出这个决定时,以波兰为首的东欧国家抱团反对。他们的反对理由很复杂,除了历史遗留的深刻不信任,还有一个重量级外部因素:美国。

波兰与俄罗斯的矛盾由来已久,涉及领土争端。二战期间,苏联再次给波兰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二战结束后,波兰沦为苏联的"卫星国",直到苏联解体才真正独立。

这种历史宿怨,让波兰对俄罗斯一直保持敌视态度。当俄乌可能开战时,波兰成了"制裁派"的坚定拥护者,咬定不和谈,只支持制裁。

作为乌克兰的邻国,波兰对乌克兰"备战八年"的情况心知肚明。开战前,美国对乌克兰的承诺,不只乌克兰自己听进去了,波兰也听得一清二楚。

爱沙尼亚对俄罗斯的警惕,更多源于对早期扩张主义的恐惧。俄国曾统治爱沙尼亚三百年,直到苏联解体才重获独立。

正因如此,爱沙尼亚一直极力保持与俄罗斯的对抗立场。它是北约和欧盟成员国,国际事务上,他们的天平会毫不犹豫地倒向美国。

而拉脱维亚对俄罗斯的敌意,更多来自苏联时期。它曾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遭受了无法接受的压迫。苏联解体后,它迅速与俄罗斯划清界限。

但因为能源过度依赖俄罗斯,加上境内有不少俄罗斯族人,拉脱维亚无法彻底与俄罗斯割裂。

受敌对态度的影响,它一直试图减少这种依赖,甚至公开歧视俄罗斯族人。俄罗斯曾为此批评它,但拉脱维亚却不以为然,甚至有些引以为傲。

在急切想摆脱俄罗斯的时候,美国干预俄乌事件,无疑给了拉脱维亚一个"顺水人情"。他们看到了机会:一旦对俄制裁开始,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将面临难题,拉脱维亚正好可以趁机搭上美国的"顺风车",寻找新的能源来源。

立陶宛与俄罗斯的仇恨也是历史遗留问题。早期两国因领土争执不断。苏联解体前,立陶宛就宣布独立,但俄罗斯一直不愿承认其合法性。

这种不满,让立陶宛对俄罗斯始终抱有敌意。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夕,它在国际舞台上异常活跃,公然支持乌克兰。在美国介入俄乌事件后,立陶宛更是多次与美国并肩作战,只求能制裁俄罗斯。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反对和谈的这些东欧国家,他们的选择,似乎并非完全为了欧洲的整体发展。更多的是出于自身历史仇恨和对俄罗斯的不信任,以及对当时美国决策的"顺从"。

或许正是当初的"从中作梗",让他们现在显得"做贼心虚"。如今的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面对冲突局势,可谓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认真审视俄乌冲突的爆发过程,默克尔的说法确实站得住脚。在双方力量悬殊,一个地区冲突随时可能爆发的情况下,最好的解决方式,往往就是通过和谈来化解矛盾。

那时,由于疫情原因,西欧国家与俄罗斯已经很久没有面对面谈话。这导致矛盾不断累积,让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也无法有效干预。

我们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前德国总理默克尔给出的评价,是最中肯的。

如果当时东欧国家没有完全听从美国意见,坚决抱团反对和谈,现在的东欧局面,很可能是一片祥和。

但这一切,都只是如果。

至今,部分东欧国家仍然坚信,俄罗斯发动俄乌战争,是为了恢复苏联昔日的框架,建立一个如同苏联般规模的"暴君帝国"。

默克尔的采访一发布,她点名"批评"的几个国家立刻坐不住了。

如今俄乌战争的走向,已经远超出他们最初的预期。谁也不愿意在这个节骨眼上,背负任何罪名。波兰前总理甚至直接批判她是"对欧洲极具破坏性的德国政客"。

其实,俄罗斯与乌克兰开战的原因,真的非常明朗。谁先挑衅,谁在火上浇油,谁从中作梗,这些事实,一目了然。

但现在,那些不愿意承认俄乌战争起因的人,依旧一意孤行地认为俄罗斯攻击乌克兰的目的,是要恢复苏联模式。这些人,正是当下俄乌无法实现和平谈判的巨大障碍之一。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对默克尔这次采访的评价最为恰当:如果她继续担任德国总理,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或许根本就不会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