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如何养生?“2藏、3防”

2025-11-07 09:32  头条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11 月 7 日立冬到来,万物开始进入休养、收藏状态。《黄帝内经》强调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此时养生当以"藏"为法,注重固护阳气,食宜温热。

一、养生先懂 "藏" 字诀

1. 藏"身":守住 3 个保暖死角

寒邪最易从薄弱处入侵,立冬后保暖要重点盯住 "头、腹、足" 三大关键部位。头部暴露易致阳气外泄,外出务必戴帽;腹部藏有脾胃,穿件贴身肚兜可护好消化功能;脚部是 "第二心脏",每晚用 40℃温水泡脚 15 分钟,搭配按摩涌泉穴,能激活全身气血。尤其心血管人群,晨起别着急穿衣服,可赖床 3 分钟再起身,避免血压骤升。

2. 藏"阳":跟着太阳调作息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是立冬起居的黄金法则。夜间 10 点前入睡最佳,此时阳气初敛,熬夜会直接耗伤肾精;早晨待太阳升起后再活动,避开清晨寒气最重的时段。上班族若无法晚起,可利用午休补觉 20 分钟,让阳气得到短暂休整。

二、3防

01防干燥

冬天气候干燥,容易伤及人体津液,使人体呈现一派"燥象",如口唇干、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等。

护肤方面,可以适当涂抹润肤霜,做好保湿工作;饮食方面,要适当多喝水,还可以吃一些蜂蜜、木耳、梨等。

02防心血管疾病

立冬之后,气温骤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外出时戴手套、帽子、围巾,刮大风时最好不要迎风行走。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由于血管收缩,冬季比夏季更难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因此,最好在入冬时做好血压监测,根据情况调整用药量。

03防上火

立冬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供暖,且冬季常吃火锅、辣椒等,容易导致体内火气积郁而"上火"。

中医认为,白色食物能防燥热,做菜时,不妨选择白菜、冬瓜、百合、银耳、莲藕等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