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但我在台湾感受到的,却是前所未有的压抑与沉郁。民进党当局大张旗鼓地纪念"欧战胜利",而8月15日当天,赖清德只用一篇脸书文章"纪念终战"。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陆庆祝抗战胜利80周年的浓烈氛围,九三阅兵还未开启,社会上已经因为电影《南京照相馆》,掀起了对那段历史的强烈讨论和深刻反思。
买了一张电影票与来回机票,抵抗台湾劣化的政治氛围
让人郁闷的是,现在还无法在台湾岛内看到《南京照相馆》。为此,我特意买了当天的来回机票,从台湾飞到香港,再从香港进深圳,看完之后原路返回台湾。一部2小时17分钟的电影,我足足花了17个小时的工夫。
很多人说我太疯,但我其实只是气不过。民进党当局首度派人参加日本的原爆纪念仪式,却对包含无数台湾人参加的抗战一字不提。在他拒绝当中国人的同时,也放弃了当一个台湾人。电影票与机票,以及那17个小时,正是我对此历史正义颠倒在台湾大行其道氛围的一种抵抗。
在观影过程中,看到躲藏在照相馆里的主角们拍了生离死别前的合影,用背景布幕的轮替,带出"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素朴愿望,我的眼泪已忍不住夺眶而出,也时不时听到邻座传来的啜泣声。《南京照相馆》虽然没有在台湾上映,在网络舆论场上却对此吵成一片,而最占上风的论述,莫过于宣称这部影片是"中国大陆炒作反日情绪"。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我在返程的飞机上,翻阅着这趟带在身边的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这本书。《南京照相馆》尽管是剧情片,但说它是一部纪录片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几乎每个情节、每个人物、每个桥段,都能找到相对应的史实。既然是"史实",又何来"炒作反日"之说?被犹太资本家控制的美国好莱坞,过去一段时间大概年年都有关于犹太大屠杀的电影在全球上映,有人会因此说这些电影在炒作"反德"情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