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学者:为了看《南京照相馆》,花了17个小时在两岸奔波(4)

2025-08-25 09:53  观察者网

事实上,关于台籍日本兵的主题,在台湾不乏杰出作品。例如陈映真的《忠孝公园》,呈现出部分台湾人基于战争经验的"日本情结",并深刻地映照出怪诞心理背后的历史复杂性。问题在于,台湾的当政者为了遂行其政治目的与意识形态,用资源收买的方式,全面简单化、平面化台湾历史,只突显有利于两岸敌对化的片段,实则彻底放弃人民视角,以"主体性"之名,自我附庸于殖民统治者之下。

陈映真《忠孝公园》

与此同时,以"白色恐怖"为主题的作品亦如出一辄,为了符合"抗中保台"的"台独"论述,竟把新中国烈士的历史,嫁接到民进党的"转型正义"史观之中。一旦背弃了人民的历史主体,无疑是把历史正义踩在脚底下,像一只"历史寄生虫"一般,靠着吸血来壮大自己,又有什么资格去嘲笑大陆的"抗日神剧"?更没有资格把还原事实的作品去脉络化为"反日",因为被民进党垄断的台湾影视话语,内在全然充斥着苍白乏力的"反中"思想动员。

换言之,当年日军在一张张记录其残忍暴行的照片盖下鲜血般的"不许可"印章,只留下自欺欺人的"亲善照",不就是台湾政治"皇协军"们正在干的勾当--为了满足"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这类"亲日抗中"的政治修辞陷阱,对属于台湾人们真正的历史,同样盖上了"不许可"印章。

两岸分裂、分断的悲剧,注定了《南京照相馆》不能或难以在台湾上映的命运,因为剧情无意之中刺痛了台独"皇协军"们的心房--伪善的伊藤秀夫一边拿着饭团喂狗,一边说着"我可是作为朋友来帮你";但,狗是不可以咬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