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在位仅10个月,为何名垂青史?三大原因,一个比一个尴尬

2025-04-24 16:55  搜狐

朱高炽在位仅10个月,为何名垂青史?三大原因,一个比一个尴尬

看过《大明风华》的人,都会对朱棣领衔的"朱家五子"印象深刻。而其中最具笑点的就是朱高炽。这位胖哥,根本就不需说话,只要一出现,就显得分外扎眼且滑稽。

但同时,收获最多惊奇的也是这位胖哥。连朱棣都坦言"大明朝,最具实力的就是这位太子爷"。

想想也对,在剧中汉王朱高煦再不是东西,也不敢当着朱棣面喊造反。可偏偏朱高炽,却在朱棣跟建文帝见面之前,得知儿子朱瞻基当了人质后,喊出了:若是皇上还任性,我要造你朱棣的反。

也许人们都觉得,历史剧如此塑造朱高炽,实在有点扯。不过参考历史上真实的朱高炽却会发现,这位胖哥很不简单。仅在位10个月,却得以名垂青史了,这实在有点传奇味道。那么为何会这样?在笔者看来,有三大原因,却一个比一个尴尬。

01解决了朱棣的尴尬

《大明风华》中,朱家五子之所以搞出那么多笑料来,就在于朱棣得位不正!本来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了建文帝,可朱棣却发起靖难之役夺了皇位。朱棣虽登基一时爽,却尴尬万年长。

比如,那些忠于建文帝的靖难遗孤们,如何处理?说人家叛逆?根本讲不通,毕竟人家维护的是朱棣老爸朱元璋的立场。可若不管或放任,更讲不通,那不就实锤证明了朱棣是个"幺蛾子" 了吗?

故而朱棣一面疯狂镇压屠戮不听话的,比如据《国朝掌故》记载:铁铉妻杨氏年二十五,送教坊司。劳大妻张氏,年五十六,送教坊司。

所谓的教司坊,通俗说法就是官方青楼!由此可见朱棣多狠吧。对那些支持他的官员,朱棣又是另一幅面孔。比如三杨之一的杨荣,因在朱棣闯入皇宫时,提醒朱棣别急着登基,应先祭拜祖陵,由此官运亨通!

同时,这也是朱棣为何五征漠北,以至于最终死在了榆木川的原因。他必须要证明,比建文帝更适合当大明的总瓢把子。但同时对建文帝下落,却又穷追不舍,以至于至今依然是历史谜团。

这就是朱棣的尴尬,同时也是朱高炽,这位靖难之役的得利者,要面对和解决的尴尬问题。他必须要给"靖难之役"画上句号。故而朱棣一死,朱高炽登基后第一道圣旨,就是赦免靖难遗孤,全力修补裂痕和创痛。这等于承认了,那些忠于建文帝的大臣,也是我大明忠臣。虽显得尴尬,却因此赢得了历史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