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苹果内部对如何平衡AI功能与核心隐私理念的反复考量,也导致了其在AI战略上的慢人一步。
Apple Intelligence是救命稻草,还是徒有其表?
尽管起步较晚,但苹果目前有一份自己的AI答卷,它代表了一种独特的、以隐私为核心的技术哲学。
Apple Intelligence旨在将AI能力深度融入系统,使其变得「无感」且「无处不在」。
比如其核心功能包括系统级的:
Writing Tools(写作工具),允许用户在几乎任何地方进行文本重写、校对和摘要。
Summarize(总结)功能可以为长篇邮件和通知堆栈生成摘要,帮助用户快速获取核心信息。
Image Playground提供了图像生成能力,而Genmoji则允许用户通过文本描述创建独一无二的表情符号。
苹果的AI技术路线是「端侧AI+私有云计算」的混合模式。
大部分AI请求,特别是涉及个人数据的任务,都在iPhone本地的A系列芯片上进行处理,以确保用户隐私。
当任务需要更强大的算力时,Apple Intelligence会将请求安全地发送到苹果自研的M系列芯片服务器上进行处理。
苹果承诺,数据在处理后会立即删除,不会被存储,且独立的安全专家可以验证其代码以确保隐私承诺。
但是,从目前的反馈来看,Apple Intelligence的使用体验甚至不如ChatGPT、Gemini、Grok等独立第三方APP。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更大的「隐患」。
苹果的App Store是其生态系统的「金矿」,其30%的抽成是其服务业务的重要收入来源。
然而,AI手机新范式对这一模式构成了根本性威胁。
当「人找应用」的模式被「AI调用服务」取代时,App Store作为用户入口的地位将受到严重挑战。
在未来,用户可能无需下载和打开应用,只需向AI助手表达需求,AI助手将直接调用后台服务(Agent)来完成任务。
开发者将从「拥有用户」转变为「提供服务」,他们的商业模式将从依赖应用下载和内购,转变为依赖服务的调用量和质量。
这一变革将动摇App Store的核心商业模式,迫使苹果重新思考其生态系统的价值分配和主导权。
在这场悄然来临的变革中,苹果面临严峻挑战。
苹果似乎正在犯与诺基亚类似的错误--将AI视为「加分项」,而非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诺基亚当年看到iPhone时,认为这只是「增加了触屏的手机」;而今天的苹果可能也将AI视为「手机的新功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全方位革命。
如果苹果不能在AI上迎头赶上,它将失去在这次重构中的核心领导地位。
最坏的情况下,苹果可能像诺基亚一样,错过整个AI手机时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