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我们不再需要费力编辑、保存和查找各种文件,系统会自动以最佳的知识管理方式组织信息,并在需要时按照要求输出。
如果说大模型的能力是一个「黑箱」,未来的手机也许也是一个「黑盒子」。
AI定义手机,但手机无法定义AI
未来根本逻辑不是「手机搭配AI」,而是AI来定义手机。
智能将成为资源分配的制高点,整个手机生态都会围绕制高点重组。
这意味着,决定胜负的已不是硬件参数,而是谁能在AI这一核心上建立生态。
在智能手机的发展史上,真正具有变革性的不只是某个功能点的提升,而是对手机交互和定义本身的重新书写。
乔布斯在2007年发布首代iPhone时,就不仅仅是把屏幕变大、处理器提快、摄像头弄好,而是彻底改写了人们「怎么操作手机」的逻辑。
他去掉了实体键盘、不再依赖触控笔,用多点触控大屏幕+手势+滑动+捏合等操作,这种交互方式以前几乎没有在主流设备中被广泛接受。
类似地,未来真正的决定性力量不会是「手机里有多少AI功能」,而是AI本身定义手机是什么。
界面如何响应、资源如何分配、体验如何智能调度。
那些在操作系统、交互方式、AI 模型和硬件协同上领先者,将占据更核心的优势。
苹果们如果不能在这个AI定义交互方式的变革里先发制人,其命运也许就能被历史的镜像预见。
AI手机时代:产业链彻底洗牌
从功能机时代到智能机时代,最大的区别在于手机系统、应用商店和繁荣的移动开发生态。
在这种「产业形态」范式下诞生的诸多APP,成为了改变或者影响人类社会重要能量。
AI手机时代将重构整个产业链和价值分配格局:
操作系统将从应用平台转变为AI智能体平台,以AI助手为核心,协调各种服务
应用分发模式从「应用商店」转变为「AI调用」,开发者从应用提供商变为服务提供商
AI模型提供商(如谷歌、OpenAI)将成为新的核心力量,掌握系统的「大脑」
硬件制造商需要适配AI需求,提供更强的算力和更低的功耗
用户与技术的关系从被动使用工具转变为获取智能助理服务
这种重构将使应用分发更加中心化,开发者的商业模式从「拥有用户」转变为「提供服务」。
同时,也将鼓励开发者更专注于核心功能和服务质量,而非营销和用户获取。
首先是应用平台转变为智能体平台。
Agent OS这样的平台在构想中是可以管理多个智能体。
比如类似PwC发布了 「Agent OS」,目标是让企业内部多个AI智能体可以沟通协作,而不是孤立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