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牙膏挤爆,却没挤出AI!苹果会上演诺基亚宿命吗?(5)

2025-09-19 16:31  头条

诺基亚的塞班(Symbian)操作系统在智能手机出现以后,显得非常笨重、难以支持触摸屏、应用生态弱、用户体验不够流畅。

诺基亚9300

2010年代初,智能手机市场中被苹果、三星等挤压,最终在2013年将其手机业务出售给微软。

2007年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把触摸屏、多点触控、用户友好的UI、集成互联网体验(浏览、邮件、音乐、图片等)与硬件整合结合起来,重新定义「手机」的含义。

iPhone的发布激发了对应用生态的需求(应用商店、App Store等),这些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老派功能机、早期智能手机厂商不曾重视的。

这场移动互联网革命中,昔日通讯巨头迅速落幕,苹果、三星、华为和小米等新王者崛起。

Android和iOS这两大操作系统成为产业的颠覆者,不仅重塑了手机产业,更催生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孕育了Uber、Airbnb、美团、字节跳动等新巨头。

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产业范式的转移都伴随着新王者的崛起和旧巨头的陨落。

这一模式是否正在AI手机时代重演?

iOS能否真正升级为「AI iOS」

回看诺基亚的例子,如果说功能机时代的操作系统升级到智能 OS(iOS/Android)是一个关节点,那么塞班(Symbian)所代表的,就是诺基亚在那场升级赛里落后的那个角色。

塞班(Symbian)系统虽然曾经全球占有率高,但在用户体验、交互方式、开发生态、触控与应用商店等智能OS所要求的要素上更新很慢。

今天的苹果,有点像当年的诺基亚。

差别不在于iPhone本身还能卖,而在于iOS正在向「AI iOS」升级的关键期。

如果说当年诺基亚的败局源于在功能机升级为智能OS(Android、iOS)过程中掉队,那么今天的苹果,则可能在iOS升级为AI iOS的关键时刻掉队。

AI范式下,苹果的危机与机遇

多年来,Siri的功能几乎停滞不前,始终停留在简单的「语音命令」层面。

它远未达到现代对话式AI的水平,无法处理多轮对话或理解复杂上下文。

这种停滞的深层原因在于苹果的内部技术架构。

为了适应大语言模型驱动的对话式AI,苹果需要对Siri的底层软件进行彻底的重新架构,而这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