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得甲流的人已出现3种“后遗症”

2025-11-24 09:54  头条

"甲流走了,后遗症来了。"很多人以为,扛过了高烧、咽痛、全身酸痛,甲流就算过去了。可现实是,第一批感染甲型流感的人,已经开始出现一系列"后遗症"症状。

你以为只是"感冒"那么简单?其实,甲流对身体的"后招"才更让人吃不消。

一、甲流不是一般流感,伤的可不止呼吸道

很多人把甲流和普通感冒混为一谈,觉得"熬一熬就好"。确实,大多数人感染甲流后,一周左右症状会缓解。但别忽略了,甲型流感病毒(如H1N1、H3N2)攻击力极强,对一些人来说,它留下的"战场痕迹"才刚刚显现。

国家疾控局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自2023年冬季以来,甲流感染人数持续攀升,尤其以H3N2亚型为主,发病快、传播快、恢复慢。

而在临床中,第一批感染者陆续出现了以下4种"后遗症",让不少人叫苦连天。

二、"四大后遗症"正在悄悄找上门

1.持续性咳嗽,老咳不好

"发烧退了,咳嗽却没完没了。"这是很多甲流患者的共同经历。

甲流病毒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攻击,可能引发支气管炎、气道高敏状态。即便病毒已经清除,气道的"过度反应"还会持续,表现为干咳、痰少、甚至阵发性剧咳。

临床数据显示,约有30%的甲流患者在感染后1个月仍有咳嗽症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如何应对:

  • 避免受凉、避免二次感染
  •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抗过敏药物
  • 戒烟,室内保持湿润

2."脑雾"找上门,记性差、反应慢

甲流不是脑炎,但它真的会影响大脑。有部分感染者在康复后出现"脑雾"现象--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变差、思维变慢。就像脑袋被棉花塞住,干啥都不在状态。

这是因为甲流可导致免疫炎症反应过度,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类似新冠后的"长新冠"症状。

权威研究指出:甲流病毒可引发"病毒相关性神经炎",诱发微炎症反应,影响神经递质传递(《Frontiers in Neurology》2020)。

如何应对:

  • 规律作息,别熬夜
  • 多晒太阳,补维生素D
  • 保持脑力活动,如阅读、下棋

3.免疫力"塌方",一病接一病

"刚好点,又感冒了。"甲流过后的另一大隐患,就是免疫系统短时间内"崩盘"。

感染甲流后,免疫系统经历一场"大战",很多免疫细胞被"耗尽"或"过劳"。一旦恢复期不注意,很容易出现反复感冒、口腔溃疡、皮肤过敏等问题,甚至诱发带状疱疹这类"趁虚而入"的病毒。

研究发现:流感病毒会抑制T细胞功能,导致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Nature Immunology》2021)。

如何应对:

  • 康复期保证高蛋白饮食(如鸡蛋、豆腐、鱼肉)
  • 补充维生素C、锌、叶酸等免疫支持营养素
  • 避免剧烈运动、熬夜等免疫负担行为

4.心脏"受惊",心悸胸闷不断

"心跳忽快忽慢,总觉得不踏实。"不少人感染甲流后,有了心悸、胸闷、乏力的表现。别以为只是"虚",这很可能是甲流引发的病毒性心肌炎或自主神经紊乱。

尤其是老人、抵抗力差的人,更容易出现心脏方面的"后遗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研究显示:甲流病毒可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引发心功能障碍,恢复期需严密监测心率和心电图。

如何应对:

  • 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及时就医
  • 不要盲目进补或剧烈锻炼
  • 补充辅酶Q10、B族维生素,有助修复心肌

三、这些人群,更要当心"后遗症"

不是人人都有"后遗症",但以下人群中招概率更高:

  • 60岁以上老年人:本身体能下降,恢复慢
  • 基础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 长期熬夜、压力大的人群:免疫力偏低
  • 曾高烧超过39℃、症状严重者:病毒负荷高,损伤更重

如果你属于以上人群,就别一味"硬扛",康复期也要"养得好"。

四、如何科学预防与干预"甲流后遗症"?

与其等"后遗症"找上门,不如提前防范。下面几点建议建议你记好:

  • 康复≠痊愈,症状缓解后也要再修养7-10天
  • 定期监测健康指标,如咳嗽超过3周、持续乏力、心悸等要及时就诊
  • 饮食均衡、补充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B族、C、D、锌等
  • 适度运动,如散步、八段锦,帮助恢复体力
  • 避免二次感染,冬季戴口罩、勤洗手、少去人多密闭场所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快就医:

  • 咳嗽持续超过3周
  • 出现明显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
  • 心悸、胸闷、头晕等心血管症状
  • 持续低烧、盗汗、体重下降

五、不是吓人,是提醒

甲流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以为它"已经过去"。事实上,很多人是在康复期"栽了跟头"。

别让"最后一公里"拖垮了身体。照顾好自己,也提醒身边的家人朋友,甲流虽过,身体还需修补。

接下来的冬季,还有不少病毒在排队--甲流、乙流、新冠、RSV……身体是否强壮,是对抗这些病毒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