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王兴、吴泳铭的千亿对决!商战的狂欢之后没有赢家

2025-08-30 11:28  头条

2025年的夏天,全中国的手机用户都在忙着一件事:抢外卖优惠券。

京东的百亿补贴刚到账,美团的千亿防御金就砸了过来,饿了么直接甩出"0元喝奶茶"的杀招。消费者像疯了一样下单,骑手电动车的电瓶一天充三次电,奶茶店的店员累到哭着求顾客"别点了"。

这场烧掉上千亿的外卖大战,看起来热热闹闹,实则把整个行业拖进了泥潭。当硝烟散去,我们才发现:平台亏到市值蒸发,商家卖一单赔一单,消费者喝出了痛风,骑手跑断了腿--这场狂欢,原来没有赢家。

一、平台烧钱如烧纸:千亿补贴烧出个"谁先停谁输"的死局

美团总部的会议室里,高管们盯着后台数据沉默不语。屏幕上,单日1.5亿的订单量像根刺,扎得人眼睛疼--这数字远超系统承载极限,支付超时率飙升到20%,骑手定位频频失灵,客服电话被投诉淹没。

"停不停补贴?"有人小声问。

"停?京东和饿了么还在加钱,我们停了就是把市场拱手让人!"CEO王莆中的声音带着火气。

这场补贴大战,早就变成了"比谁钱多"的赌局。京东砸百亿上线外卖,阿里立马扔出500亿升级闪购,美团被逼得甩出千亿防御补贴。三家巨头像赌气的孩子,手里的钱不是钱,是打水漂的纸。

后果立竿见影:三个月里,美团和京东的市值蒸发了3000多亿港元。有分析师算了笔账:每单补贴10块,1.5亿单就是15亿,一年下来能烧掉5000亿--这钱够建5个航母战斗群了。

更荒唐的是竞争策略。为了避开美团的"外卖"标签,淘宝硬造了个"闪购"的概念;美团反手就把"美团闪购"拆成独立品牌,连名字都要较劲。双方不仅在市场上互掐,还在朋友圈打嘴炮:王莆中嘲讽京东"不懂外卖",京东暗戳戳晒出给骑手缴的五险一金,内涵美团"压榨底层"。

这场内耗把整个行业拖进了恶性循环:平台越补贴越亏,越亏越得靠补贴抢市场。就像三个醉汉在悬崖边比谁站得久,谁都知道危险,可谁也不敢先退一步。

二、商家哭着做订单:卖一杯奶茶赔3块,不干等死干了找死

江苏那家蜜雪冰城的老板,把"柠檬水下架"的通知贴出来时,手都在抖。

店里每天1000多单外卖,忙得店员连厕所都没时间上,可算下来,每卖一杯柠檬水就赔2块。"平台神券抵扣5块,我们得承担3块,再除去原料、包装、配送费,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老板红着眼说,"与其累死还赔钱,不如不干。"

这不是个案。北京一家火锅店老板给记者看了账单:线上订单量涨了3倍,利润却跌了40%。为了参加平台的"0元购",他得把原价88的双人餐压到40,再承担15块的补贴,"做一单赔5块,相当于给平台打工还倒贴钱"。

更要命的是品质的牺牲。那位在贵州自建供应链的清油火锅创始人,最近妥协了--他开始采购便宜20%的冻肉,因为坚持用鲜牛肉的门店,生意被用冻肉的同行抢走了大半。"消费者只看价格,谁便宜买谁,好食材根本没人认。"他叹着气说。

商家们被困在"流量陷阱"里:不参加活动就没曝光,排名掉得比股价还快;参加了就赔钱,赚的都是"虚假繁荣"的营业额。有老板开玩笑:"现在开餐馆,不是在赔钱,就是在去赔钱的路上。"

三、消费者薅羊毛一时爽:3天胖7斤,喝出痛风还戒不掉

小李的手机相册里,存着三十多张外卖截图。从"0元奶茶"到"1元炸鸡",全是这场外卖大战的战利品。可他最近不敢晒了--体检报告上,尿酸值飙到600多,医生说再这么喝下去,痛风会找上门。

"一开始觉得占便宜了,后来就像上瘾。"他苦笑,"看到0元购就想抢,抢到了就想点,一天喝5杯奶茶,现在看到甜的就恶心,可手还是忍不住点开外卖软件。"

这场补贴大战,把消费者的胃口养刁了。过去9块9的咖啡觉得划算,现在超过5块的奶茶都嫌贵。有姑娘晒出自己的"省钱战绩":一个月点了42单外卖,花了不到100块,可体重涨了7斤,脸上爆了一脸痘。

更诡异的是消费观的扭曲。有人专门建了"外卖羊毛群",分享哪里有0元购,教大家"如何用1块钱吃垮平台"。可当记者问他们"如果补贴停了怎么办",群里一片沉默--没人想过,当9块9的咖啡变成20块,自己还喝不喝得起。

就像温水煮青蛙,消费者在低价的舒适区里越陷越深,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的钱包和健康,都被这场狂欢掏空了。

四、骑手跑断腿:一天12小时挣300块,有人缴五险一金有人啥都没有

凌晨两点,骑手小张终于把最后一单送完。他揉着发酸的膝盖,打开计价器:今天跑了12个小时,68单,收入320块。这比三个月前多了40%的单量,却只多挣了50块--因为补贴稀释了每单的配送费。

"以前一天跑6小时就够了,现在得干12小时才能保本。"他说,"奶茶店爆单的时候,光是等餐就要半小时,超时了还得自己赔。"有次他为了赶时间闯红灯,差点被车撞,现在想想还后怕。

骑手圈子里,最羡慕的是京东的人。京东给全职骑手缴五险一金,虽然单量不如美团多,但心里踏实。"人家老了有退休金,我们呢?哪天跑不动了,啥都没有。"小张羡慕又无奈。

这就是骑手们的现状:要么像美团骑手,没社保没保障,干一天拿一天的钱;要么像京东骑手,福利好点但要求高,得全职还得考核。平台较劲的背后,是骑手们用血汗换来的订单量,可他们的权益,却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

有位老骑手说得扎心:"我们就像平台的电池,电用完了就换,没人在乎电池耗不耗电。"

五、破局之道:别再比谁烧钱多,比比谁活得久

这场外卖大战烧到现在,大家终于发现:靠补贴抢来的市场,就像沙堆上的城堡,潮水一退就没了。要想活下去,还得回归做生意的本质--提供价值,而不是撒钱。

平台该醒醒了:补贴换不来忠诚

美团、京东、饿了么与其比谁补贴多,不如踏踏实实做服务。比如把系统搞好,别让骑手找不到路;把规则改改,别让商家赔本赚吆喝;把骑手的社保缴了,别让他们老无所依。

其实已经有平台在试错了。美团最近悄悄减少了餐饮补贴,把钱花在了生鲜配送上--30分钟送菜上门的服务,不靠低价,靠的是效率。这招虽然没引起关注,却实实在在留住了一批家庭用户。

商家该明白:低价留不住顾客,品质才是底气

蜜雪冰城那家下架柠檬水的店,后来搞起了"现熬糖浆"的招牌,把价格提到8块,虽然订单少了,但每杯能赚3块,比以前还挣钱。消费者不是只认低价,他们认的是"值不值"。

还有那家清油火锅店,老板把"用冻肉的同行"告了,虽然没赢,但这事被本地美食博主曝光后,大家反而觉得他有骨气,现在堂食天天排队。事实证明,好东西总会有人认,前提是你得敢坚持。

消费者该想想:你买的是便宜,还是生活

小李现在把外卖软件卸了,每天自己带饭。"省下来的钱买了台跑步机,体重降了5斤,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他说,"以前觉得占便宜了,现在才明白,健康和踏实,比那几块钱重要多了。"

其实我们都该明白:外卖的本质是便利,不是便宜。偶尔薅羊毛没问题,但把"0元购"当常态,最后坑的还是自己--当商家都赔死了,平台都跑路了,我们还能指望谁给我们送外卖?

结语:外卖不该是战场,该是生态

这场烧掉千亿的外卖大战,就像一场高烧。烧的时候轰轰烈烈,烧完了才发现,留下的是行业的虚弱和疲惫。

平台别再想着"赢家通吃",商家别再纠结"低价换量",消费者别再沉迷"薅羊毛",骑手的权益也该被认真对待。外卖行业不是谁吃掉谁的战场,而是一个需要共生的生态--平台提供服务,商家做好产品,消费者理性消费,骑手得到尊重,这样才能长久。

就像那句话说的:做生意不是比谁活得猛,是比谁活得久。当补贴的潮水退去,能站在沙滩上的,一定是那些踏踏实实提供价值的人。

毕竟,我们需要的是能放心点、商家能赚钱、骑手有保障的外卖,而不是一场烧完就散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