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痛神经的“雪糕刺客”,凭什么这么贵?(6)

2022-06-22 21:36  新京报

林海城则提到了经销商和渠道商的另一个转变,即从"薄利多销"转向"厚利少销","他们对利润的追求比以前更多,现在冰淇淋总体销售数量在下降,但利润需要保持在那里,基本是2元产品起步,5元-6元产品做品质和渠道,明年预计1元含奶的产品都没人做了。"

艾媒咨询报告认为,各品牌间"内卷"加剧、雪糕的季节属性等因素决定了雪糕的低频消费特征,传统的薄利多销之路越来越难走。"雪糕品牌要想谋求生存,就要推陈出新,布局高端产品似乎成了诸多品牌的变革之路。"

冰淇淋难进入"10元时代"

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绿色农业与食物营养专业委员会等近日发布《中国冰淇淋雪糕行业趋势报告》显示,我国冰淇淋市场保持增长态势,2020年达到1470亿元,2021年超过1600亿元,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一。另据天眼查数据,目前我国拥有冰淇淋相关企业4.5万家,其中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4720余家,注册增速达12.5%。

林盛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冰淇淋市场自2016年开始转变。"东北雪糕四大天王"中的马迭尔、东北大板及中街副品牌"1946"先后"触网",在口味、价格、渠道及营销方式上打破了国产雪糕"1块钱"的低廉印象。随后,钟薛高、田牧、橙色星球等国产网红冰淇淋崛起,单支售价甚至超过雀巢、和路雪、梦龙等外资品牌。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现在说冰淇淋行业步入"10元时代"还为时过早。排除成本影响,企业的提价顾虑仍在。

林海城称,"目前很多小厂家为了维持市场不敢提价,只有在大品牌提价时跟着涨,比如大品牌以前做2元,小厂做1元,现在大品牌做到3元,小厂提到2元。一旦小厂提价过快,就会与大品牌正面竞争。"几年前,林海城所在企业也曾推出过10元以上的产品,"但做得不好,市场比较小、消费力不如一线城市,营销费用高,产品卖不动。"

刘博也称,尽管今年公司部分新品提升了价格区间,但一些传统基础产品"不能动价格","大部分冷饮品牌都有基础产品,市场反应很敏感,因为这类产品不只我们一家在做,动了价格就会给别人制造机会。对于我们这种做全系列产品的企业来说,是不愿意看到的。"

针对10元以上高端产品,刘博认为,"大家以前没有机会看到高端冷饮赛道,直到看到和路雪、梦龙等外资品牌。后来互联网品牌兴起,将营销投入都算到了成本里,还有很多新品在做价格站位,用价格做消费人群区分,不是卖给大众的。很多消费者不是觉得冰淇淋贵,是觉得不值,付出了比以前高的价格却没有获得等额价值,最终会用脚投票。"

作为高端互联网冰淇淋品牌代表,钟薛高近两年处在"高价雪糕"的风口浪尖,去年因66元"最贵雪糕"登上热搜,今年又因原价68元的"杏余年"雪糕被黄牛炒到200元再次受到关注。而刚刚结束的"618"大促数据显示,钟薛高同时拿下了天猫生鲜大类目销冠和京东POP店冰品类目销售额第一。

对于产品定价因素及获利空间,钟薛高方面6月21日回应新京报记者称,"钟薛高从取材、研发、生产、储存到运输等一系列流程都严把品质,在搭建柔性供应链上投入成本数以亿计。"其还称,"2020年到现在,钟薛高没有涨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