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痛神经的“雪糕刺客”,凭什么这么贵?(4)

2022-06-22 21:36  新京报

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绿色农业与食物营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锐认为,雪糕近年来已经从一款传统解暑冷冻饮品转变为一种追求健康、愉悦和高品质生活方式的休闲食品。由于原材料、人工、运输、包材等成本上涨,季节性、地域性、高质量原材料的选用进一步提高成本,加之地域文化碰撞、IP联名、文创雪糕等品牌建设和营销方式等成本,导致冰淇淋、雪糕价格不断走高。"这是市场自由竞争和多元发展的体现。不同档次、不同口味、不同品质、不同包装的雪糕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给了消费者更多选择。"

渠道转向"厚利少销"

在推高冰淇淋、雪糕价格的诸多因素中,渠道的"过滤"作用不容忽视。

钟薛高创始人林盛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冰淇淋高品质带来的高溢价给渠道留出更大的毛利空间,推动渠道在市场中起到"把关人"的作用,如今在上海已很难买到3元以下的产品。"这背后的逻辑是,网络品牌抬高了中国冰淇淋市场的上限,双黄蛋等线下品牌抬高了市场下限",整个产业都在升级,市场蛋糕被做大。

一位进口冰淇淋品牌市场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近两年冰淇淋涨价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食材质量提升和疫情导致的物流费用增加,抬高了产品成本。二是近几年便利店渠道引入一批成本低、毛利高、售价贵的网红产品,进而带动整体价格,"但此类产品复购率不高,消费者尝过一次就不买了"。

新京报记者近日走访各渠道发现,北京地区连锁便利店内销售的冰淇淋、雪糕价格普遍在5元以上,10元以上产品占据半壁江山。与便利店相比,单只售价在3元以下的平价产品在社区小店、冷饮批发、普通商超渠道数量明显增多,并非网友抱怨的"买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