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的是,冰淇淋价格带确实在上移。
据《中国冰淇淋》杂志主编祝宝威了解,2021年冰淇淋主流价位在2元-3元,一线城市和主要城市的核心产品价格带已突破3元,便利店体系售价则更高。到了2022年,他发现冰淇淋价格带在往5元迁移,3元-5元产品已成为主流,而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消费升级、成本上涨、原料品质提升、初创品牌的营销投入、销售半径扩大、渠道分级等。
"今年我们大概推了20款产品,价格在3元-5元,比前几年价格确实高了一点。"东北地区某冷饮企业销售负责人刘博向新京报记者证实,自2021年下半年起,奶粉、椰子油、糖等冰淇淋主要原料价格开始上涨,包材上涨了5%-8%。
"很多企业1元产品已经做不出来了。"四川某冷饮企业总经理林海城告诉新京报记者,与今年年初相比,奶粉、食用油、糖、香精等原料价格上涨了30%-40%,人工、运输成本也在上涨。"四川地区以前还有2元的产品,现在全线产品提了1元。目前1元-3元的冷饮产品在西南地区渠道终端处于绝对主流,5元-6元的产品占比大致在30%。"
林海城给新京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只冰淇淋从出厂到终端,厂家毛利率约为20%,经销商毛利率在30%左右,终端毛利率在40%-60%左右。这意味着一支出厂价在3元的雪糕,终端售价将达到8元-10元。"这是正常的,如果降低价格的话就会亏损。目前来看,一线品牌涨价能够覆盖成本,年营收在3亿-5亿元的二线品牌在盈亏边缘,小公司很多在亏本。"
对于近几年流行的高端文创雪糕,林海城坦言,生产企业代工一只雪糕仅能赚5毛钱,刚够人工成本,而一套3D磨具造型成本就要6万-8万元,且容易损坏,"如果只代工10万支,费用根本没地方摊。"
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雪糕越来越贵的原因很多,原材料成本是其中之一。2008年至2020年,牛奶、淡奶油等原料成本上涨了大约80%。此外,从产品设计、包装、原材料的使用,再到猎奇口味、品牌联名,雪糕厂商手段奇出。如抹茶来自日本,牛乳来自澳大利亚,可可粉来自加纳,流量时代也难免存在部分商家通过虚假宣传、明星代言等方式来收割消费者"智商税"的现象,雪糕单价自然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