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对于胡濙来说,终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获得了建文帝的消息,并快马加鞭地赶回朝廷,准备将这一消息报告给朱棣。而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时,朱棣已经63岁了。不过,朱棣当时不在京城,而在北方边境重镇宣府,于是胡濙又飞奔到宣府去拜见朱棣。 当时已经是半夜了,朱棣已经睡着了。很可能之前朱棣和手下说,只要胡濙求见,不管任何时候我都会见他。所以,手下喊醒了朱棣,而胡濙把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朱棣。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明史》等史料中,没有记载朱棣和胡濙交谈的内容,因为朱棣将身边的侍卫、太监都撤走了。但是,《明史》中用"(胡濙)漏下四鼓乃出"记载了两人交谈的时间比较长。

最后,漏下四鼓,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两点左右,也即朱棣和胡濙至少交谈了两个小时甚至更久。因此,非常明显的是,胡濙一定带来了建文帝的准确消息,才让两人交谈了这么久的时间。并且,自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这一次和胡濙深聊之后,63年的朱棣"至是疑始释",他对建文帝朱允炆的去向终于释然了,从此不再寻找建文帝。在此之前,朱棣曾通过郑和下西洋的方式来侧面和间接打探这位侄子的下落。 但是,在和胡濙深聊之后,朱棣停止了郑和下西洋(第七次下西洋发生在明宣宗时期,非朱棣所为),这说明朱棣已经确定了建文帝的下落,而且基本上确认了朱允炆不会再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了。也即不管怎样,朱棣终于解开了一个心结。一年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于第五次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明英宗天顺七年(1463年),胡濙以八十九岁高龄逝世,获赠太保,谥号"忠安"。对于胡濙来说,将朱允炆的下落作为一个和朱棣之间的秘密,至死没有像其他人透露半句。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