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念慈:袁崇焕被杀真相(7)

2021-10-05 14:59     360kuai

提督大坝马房太监杨春、王成德为大清兵所获,口称:"我是万岁爷养马的官儿,城中并无兵将,亦无粮饷。"云云。次日,大清兵将春等带至德胜门鲍姓等人看守,闻大清兵与满桂总兵战,得了马二百匹,生擒士将一员。次日,各给书二封,一令春向德胜门投递,一令王成德向安定门投递。内言:"南朝万历时节,屡次著王喇嘛讲和,总置不理。前年袁崇焕杀了我们些人,我们恼恨得紧。又闻毛文龙掣(撤)了台土兵,我们所以提兵到此。今要讲和,要以黄河为界。"

《满文老档》、《清实录》俱不载此事,明朝史料又不见反间计,故未敢断定此杨春、王成德是否即《清实录》中传递反间计之二太监?金军于北返之际,令杨、王二人向明朝投递书信,旨在议和而漫天要价,却不曾提及反间计。书中所言兴兵之由,实因恼怒袁崇焕杀了金国之人,则与反间计完全相反。十天前发生的袁崇焕系狱、关宁兵东溃,皇太极是否得知,史料无征。但至少说明皇太极并不知晓袁崇焕何以获罪。果真此前有反间计且已得逞,皇太极心头大患已除,此书岂不等于为崇焕开脱?实情必不自相矛盾如是之甚也。我怀疑此事即反间计所本之原始情节。

而根据金军随后的动向来看,可以肯定皇太极没有预计到能令崇祯入其彀中。道理很明显,若果施行反间计,金军就不会在崇祯逮系袁崇焕两日内,以至于等不及祖大寿率军东奔,即南窜良乡、固安,且迟至半月之后的十二月十六日夜方北返京城之南永定门;而显然应在京城之下驻扎不去,以坚崇祯之疑,至少也应在南海子静观其变。一旦关宁兵东奔即紧蹑其后,将其歼灭,并乘机逸出关外,岂不省却日后许多劳苦?可惜《清实录》虽挂出反间计的剧目,却没顾上给皇太极设计上演与反间计相应的剧情。

然而崇祯的动作确实出乎意料之外,似与《清实录》所谓皇太极反间计相吻合。《国榷》卷90,十二月初一日辛亥,先述崇祯命太监加强戒备:"司礼太监沈良佐、内宫太监吕直提督九门及皇城门,司礼太监李凤翔总督忠勇营,提督京营。"继述逮崇焕事:"召袁崇焕、祖大寿、满桂、黑云龙于平台。崇焕方遣副总兵张弘谟等蹑敌,闻召议饷,入见。上问以杀毛文龙,今逗留何也?并不能对。命下锦衣狱。赐桂等馔,随遣太监车天祥慰谕辽东将士。命满桂总理援兵,节制诸将。马世龙、祖大寿分理辽兵。"次日,宣布崇焕罪状,谕各营:"袁崇焕自任灭胡,今胡骑直犯都城,震惊宗社。夫关宁兵将,乃朕竭天下财力培养训成。远来入援,崇焕不能布置方略,退懦自保,致胡骑充斥,百姓残伤。言之不胜悼恨。今令总兵满桂总理关宁兵马,与祖大寿、黑云龙督率将士,同心杀敌。各路援兵,俱属提调。仍同马世龙、张弘谟等设奇邀堵,一切机宜,听便宜行事。"事情如此突然,且密布太监以控制局势,与皇太极反间计恰成前因后果,后人很容易联想为皇太极的反间计发生作用。故前辈明清史专家孟森,当今权威著作,国内如蔡美彪《中国通史》,国外如《剑桥中国明代史》均承认反间计。

王戎笙主持、李洵、薛虹主编的《清代全史》第一册,则对反间计持疑。我赞成这种立场,而不完全同意其理由:"这段记载,最初见于《旧满洲档》和《满文老档》,但都显然是后来追记的,因为袁崇焕被杀是在金兵退走后的第二年四月,而清人的档案记载则追写被杀事在天聪三年的十二月。"按史书体例,追述以及数事并书都是允许的,故仅以此似不足推翻反间计实有其事。事实上,作者只须点明,清代官修《老档》、《实录》很有可能鉴于明崇祯突然逮系袁崇焕,原因莫明,遂杜撰反间计一说,以体现皇太极之料事如神,如此即可。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