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枫:美国心里清楚 台湾“保不住”了

2021-07-13 05:38  观察者网

(原标题:晨枫:美国心里清楚:台湾“保不住”了)

在7月6日亚洲协会的讨论会上,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政策协调主管坎贝尔被问及:美国对台湾秀多少爱便会是太多的爱?(how much love is too much)

“太多的爱”是英文语境里一个有意思的说法,这是说爱得过头了,会适得其反,害了对方;也可以是卷入太深,以至于伤了自己。坎布尔是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的高级下属,但他才实际上是美中关系的主管。这个位置说是印太,其实全身写满的是“中国”。

坎布尔是资深亚太和中国专家,曾任奥巴马时代的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亚洲协会是美国的重要智库,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和坎贝尔的继任丹·拉瑟儿就是负责人,也是这次讨论会的主要提问人。

拜登一上台,就下令对中国政策进行全面评估,估计坎贝尔就是负责人。拜登在二月就说到,评估已经大体成型,七月应该完成,现在就是这个时候了。

拜登的对华基本政策是拉拢盟国一起对付中国,避免对抗,以极端竞争为主线,但不排除在有利的地方合作。部分由于这个主题,部分由于中国政策评估尚未最后完成,拜登政府初期大体延续了特朗普的中国政策,不管是在关税、技术和人员交流、南海和台海航行自由、美台政治军事合作等方面都是如此。

但中国政策评估不是走过场,坎贝尔实际上是在宣示审定后的拜登中国政策。在大选时,拜登实行的是少说少错策略,取得了大选的成功,但这也使得拜登的中国政策一直保持模糊化,尤其是在关键的“一个中国”问题上。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政策协调主管坎贝尔

在7月6日的亚洲协会讨论会上,坎贝尔明确表示,美国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但支持美台发展牢固的非官方关系。坎贝尔还多次明确表示:他要非常小心地回答有关台湾的问题,因为美国“完全认识并了解这个问题的敏感性”。

换句话说,这是“有限清晰下的战略模糊”,而且不是权宜之计或者敷衍之词,是深思熟虑的宣示。

美国虽然有两党政治的问题,但在国家安全大政上是有一定延续性的。改变方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老路走不通了,而不是两党的政治偏向,或者政治领导人的个性。特朗普的“醉拳”有任性的因素,更多的是过去美国对华策略已经走入死胡同了。

“一拳不顶用,就来两拳”,在特朗普时代后期,美国台湾政策需要战略清晰的喧嚣越来越高,但多的是意识形态为出发点的宣泄,从美国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出发的研究则反对战略清晰,因为解放军的对台策略是以美国军事介入为基点的,战略清晰不改变中国的战略计算,反而大大增加了美国被台湾拖入不想要的战争中的危险。

反对战略模糊的观点也很明确:既然模糊的美国军事介入威胁已经不足以威慑解放军的攻台计划,美国只有放开手脚,武力援助甚至直接驻军才可能保证解放军不至于轻易拿下台湾。

不管是清晰还是模糊,核心都在于保住台湾。但对于美国来说,战略模糊还是战略清晰实际上已经不重要了,结局是一样的,只是途径不同而已:台湾保不住了。

战略模糊的困局在于解放军根本不理会美军介入的危险。战略清晰的困局在于武装台湾已经没用了,美军介入也是自取其辱。既然如此,美国的战略基点只能是尽可能保持战略主动,而不是被台湾议题带入死角。“有限清晰的战略模糊”正是这样保持最大灵活性的选择,这样“没有原则的原则”可能成为未来美国台湾政策的主线。

但这不等于美军会放弃介入,只是美军介入的重点可能不再在于保住台湾,而在于消耗解放军的实力。这倒有点解放军运动战的意思了:不纠结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不纠结于坛坛罐罐,以消灭有生力量为主。

实际上,几年前美国战略界就在研究退守第二岛链的问题了。这只是松散的防线,但也是远离中国本土的战场,中国的主场优势基本消失,美国的远洋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必须说,对中国而言,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的作战是比第一岛链之内难打得多的挑战。

中国对收复台湾之外的第一岛链没有诉求。在理想情况下,解放台湾后就可以结束战争。如果日本、菲律宾执意要主动介入,或者向美军提供基地,解放台湾的战争只有扩大到相关地区,别无选择。但占领日本或者菲律宾从来不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