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研究发现:不吃酱油和味精的人,血压马上就降低了?真的吗?

2025-07-10 11:35  头条

炒菜不放酱油,总觉得没味儿;汤里不加点味精,好像少了灵魂。

但近来有种说法蹿红了网络--"不吃酱油和味精,血压立马就降下来"。这是真的吗?是不是只要戒掉这两个"调味元凶",高血压就能迎刃而解?

听起来好像很诱人,但真相远比想象中复杂。

酱油和味精到底有没有那么"邪恶"?它们跟高血压到底啥关系?得了高血压的人,是不是从此再也不能碰这些调料了?

先从酱油说起。大家都知道酱油咸,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它里面的钠含量到底有多高。

一小勺酱油,里面的钠含量大约在300到400毫克左右。

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的钠不超过2000毫克,相当于5克盐。

一顿饭下去,不知不觉就可能超标。

问题在于,高血压的"元凶"之一就是钠摄入超标。

钠摄入过多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容量增加,从而让血压升高,尤其对原本就患有高血压的人,更是雪上加霜。

很多人以为只要少放盐就行了,但往往忽略了像酱油、豆瓣酱、鸡精这些"隐形盐"的存在。

味精虽然钠含量比食盐少,但它也不是"零钠"。

100克味精大约含钠12000毫克,虽然使用量少,但积少成多。

而且很多家庭炒菜时,酱油和味精一起上,结果菜还没入口,钠就已经"满载而归"。

那是不是不吃酱油和味精,血压真的就会立刻下降?这话说得有点太绝对。

从营养学角度看,限制钠摄入确实有助于降血压,但这并不等于"马上见效"。

血压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体重、运动、情绪、肾功能等。

饮食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即使立刻停用酱油和味精,也不可能"秒降血压"。

有研究表明,减少钠摄入能在几周内让血压出现下降,但这通常需要配合整体饮食结构的调整,比如采用低钠、高钾、高膳食纤维的饮食模式。

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戒掉酱油和味精上。

不过话又说回来,减少它们的使用的确对控制血压有帮助。

尤其是对那些本身钠摄入偏高的人群,比如重口味、喜欢外卖、爱吃腌制品的人。

他们的日常钠摄入可能远远超标,甚至是建议值的两倍以上。

这个时候,适当"断舍离"酱油和味精,确实可能带来血压的改善。

但要强调,"马上见效"是夸张的说法,更多是长期习惯改变带来的结果。

那是不是就该彻底不碰它们?也不必走极端。

酱油和味精本身并不是"坏东西",问题在于摄入量。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是一种天然氨基酸盐,人体本身也能合成。

只要不过量,对健康并无明显危害。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每天摄入不超过6克食盐(包括所有钠来源),就基本安全。

与其纠结要不要完全禁用酱油和味精,不如学会怎么科学使用。

做菜时可以选择低钠酱油,或者直接用柠檬汁、醋等替代调味;味精可以减少使用量,或者用天然的鲜味食材来提味,比如香菇、番茄、海带。

关键是控制总钠摄入,而不是一刀切地"封杀"某种调料。

有人会问,那怎么知道自己一天吃了多少钠?说实话,靠感觉是不准的。

建议家里常备一个电子秤,做饭时称一下食盐和调料的用量,有意识地控制。

少吃加工食品、罐头、火腿肠这种"钠炸弹",对于控制血压也很关键。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钾的摄入同样重要。

钾有助于抵消钠对血压的影响,可以通过多吃蔬果、豆类、坚果来补充。

高血压患者尤其需要把控好"钠钾平衡",而不是只盯着"去钠"。

很多人听到"不吃酱油和味精血压就降了"这句话,都是被"马上"两个字吸引住了。

但健康从来没有捷径,真正有效的是长期的生活方式调整。

包括控制体重、规律运动、保持良好的情绪睡眠状态,都比单纯戒调料更关键得多。

对于本身血压波动大、已经吃降压药的人来说,饮食上的每一点小调整都可能带来血压的变化。

有些人减少钠摄入一周后,血压就有明显下降,也有人效果不明显,这都正常。

不要盲目跟风,要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医生建议来调整饮食结构。

很多人误以为"低钠就等于没味道",其实不然。

好吃和健康是可以兼顾的,关键在于技巧和习惯的改变。

利用香料如花椒、八角、香叶等天然调味;用蒜、姜、葱爆香提升风味;适当用芝麻、坚果、香油增加香气。

这些方法既能减少钠的使用,又能让食物更有层次感。

很多餐馆的菜之所以重口味,不是为了健康,而是为了"抓住味蕾"。

所以在外就餐时尽量少喝汤、不吃蘸料、避开咸菜,回家用清水涮一下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如果家里有高血压患者,建议做饭时统一少盐、少酱油、少味精,避免一个锅里煮出两种血压。

而对于没有高血压的人,也不能掉以轻心。

高血压不是一下子来的,它是长年累月堆出来的。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接近30%,其中很多人都是"无症状型"。

等到头晕、心悸才发现血压高,往往已经晚了。

从年轻时就控制钠摄入,是预防高血压的关键。

别等到医生开降压药时才想到少放点酱油,早点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身体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不过也别把"清淡"理解成"寡淡",健康的饮食应该是色香味俱全、营养均衡的。

只要掌握方法,少盐也能做出好味道。

"不吃酱油和味精血压就马上降了"是一种过度简化的说法。

它有一点道理,但不能照单全收。

真正的重点不是这两个调料,而是日常钠的总摄入量是否超标。

如果平时口重、爱吃咸,的确可以试着减少使用酱油和味精,看看身体的反应。

但别指望它们是"降压灵药",更不能把健康寄托在简单的饮食操作上。

血压管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饮食、运动、情绪、生活习惯多方面一起努力。

不迷信、不极端,科学对待每一口入口的食物,才是对身体最好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