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末农民起义军能够推翻明朝,却又最终败给了清军(7)

2021-08-31 20:57  360kuai

第二,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领袖在面对清军时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轻敌状况。

如李自成从北京带领农民军征讨吴三桂时,没有对吴三桂与清军联合作出战略预设,所带军队数量对付吴三桂虽绰绰有余,但对付一直虎视眈眈的清军,力量就有些薄弱了。因此,等到清军突然杀出,李自成便很快败下阵来。按理说,在明朝覆灭前,清军就多次进关劫掠,造成了很大的震动,李自成应有所防备。但李自成好像认为清朝入关劫掠是清朝和明朝的事情,自己与清军井水不犯河水,对方完全没有理由来进攻自己,在这种轻敌情况下,方有山海关之败。

顺治三年,清廷令肃亲王豪格领兵进军四川。十一月,入川清军由俘虏口中得知张献忠大营所在地,随即迅速发兵前进,史载豪格部"衔枚疾驱,一昼夜行三百里",而驻扎在凤凰山下的张献忠则丝毫没有发觉,甚至在清军突至大营前有人前来报告时,张献忠仍丝毫不相信,没有做任何准备。在清军到来后,张献忠仅率少部分人到阵前侦察,结果被清军射中而死。清军立马发动总攻,大西军本就毫无战斗准备,张献忠又身死,所以大败,仅有部分余众突围,大西政权由此被摧毁。

上图_ 张献忠

因此,总的来看,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能够推翻明朝是在有着广泛贫苦农民基础、明廷两线作战多次错失良机的情况下成功的。而他们在推翻明朝后因为实行追赃政策,打击面过广,没有受到北方官僚士大夫的支持,而在面对清军时,没有正确的对形势作出预判,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轻敌状况,由此造成了日后之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