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既然知道《隆中对》的前半部分是正确的,后半部分是错误的,那我们就从刘备占领荆益的这个时间点来为刘备假设一下接下来的方略。
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三个集团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得知,曹操的政治军事实力最强,刘备和孙权两个对比,刘备的军事能力强过孙权,孙权的政治实力强过刘备。所以说,孙刘两家同盟攻抗曹操是必然的选择。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委婉的指出刘备在天时、人谋上都不是曹操的对手,即便是占有荆益,也要等待天下有变才能北伐。这个天下有变实际上说的就是曹操不能再亲自指导战争。只要曹操在,是不可能北伐成功的。曹操一去,曹操阵营就没有能够对抗刘备的人物。这就是刘备发兵夺取天下的时候。在此之前,刘备集团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有现有的果实。隐忍待机。这个时间也并不长,在刘备失去荆州的第二年曹操就死了。这个时候就是刘备出兵的时机。
而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对孙权下的定义是可以为援而不可图。我们说,在赤壁之战前后,刘备和孙权实力相当,又有共同的强大的敌人,就当时的形势来说,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但到刘备占有荆益时,形势发生了变化,这个定义就不合当时情势了。刘备的实力在这个时候有了很大的加强,已经隐隐超越曹操和孙权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