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中兴之主唐宪宗为何平定四节度使叛乱,宰相曾因此被割下脑袋(3)

2021-08-23 11:13  360kuai

宪宗在打败川西刘闢后,那些以前藐视皇帝的节度使们,感到了些许害怕,开始来朝觐宪宗。但有一个节度是例外,镇海节度李锜(唐皇宗室)就拒绝朝觐,他管辖湖、杭、睦、苏、润、常六州、二十七县,二十余万户,经济上非常富裕。西川叛乱之时,李锜要求扩大统治区,向中央要宣、歙二州。宪宗拒绝了李锜的无理要求。宪宗平定了川西刘闢之后,807年,李锜又向宪宗表示归顺朝廷。宪宗即刻派宦官携诏书征李锜入朝。李锜装病不愿入朝,宪宗任命其为左仆射,立即到京上任。同时,派李元素为镇海节度使以代替李锜。李锜再生事端,命人杀了中央留守王澹,谎报朝廷说发生兵变,自己要为朝廷善后,不能赴京上任,并派兵修石头城,准备长期割据。宪宗任淮南节度使王锷统各道兵力讨伐李錡,同时征宣武,义宁,武昌兵及淮南富歙兵从宣州出发,浙西兵从杭州出发共讨伐李錡。当时李錡认为宣州富饶,准备先攻宣州。派张子良,李素仙、田少卿率兵进攻宣州。张子良知李锜必败,就和牙将裴行立合谋反戈。裴行立是李錡的外甥,他见李锜大势已去,也发兵攻李锜。李锜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战败。众将将李琦槛送长安。十一月,宪宗将李锜及其子李师处死。

814年八月,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向朝廷要求接任节度使,宪宗不同意,吴元济并不听从宪宗安排,拥兵自重,从此不向朝廷缴纳两税。淮西镇统治申州、光州、蔡州,共十九县,一万二千八百余户,治所在蔡州(河南汝南县)。宪宗发布《招淮西诏》,内容主要是:只要吴元济归服朝廷,淮西的官员由朝廷量才录用,赏钱一百八十万贯,免三州百姓两税三年,否则严惩不怠。吴元济没有接受,宪宗任严绶为诏讨处置使,严绶到前线以后,给吴元济写信,劝他归服朝廷,但吴元济决心对抗朝廷。815年正月讨伐淮西的战争全面展开。朝廷军队节节胜利,在这种情况下,吴元济向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缁青节度使李师道求救。王承宗、李师道认为,吴元济败亡后朝廷就会讨伐自己。但他们又不敢公开反叛,于是他们向宪宗上疏请求赦免吴元济、停止讨伐淮西,宪宗没有答应。王承宗和李师道见宪宗不答应,他们还是不愿公开反叛,于是开始进行破坏活动。他们先派人悄悄烧了宪宗讨逆军的粮仓--河阴仓,认为没了粮食宪宗自然会撤兵。宪宗为了解决军队粮草问题,又设淮颖转运使,把扬州转运院的粮食,从淮阴装船,经颖水到项城,供应前线。李师道见烧粮不成,而此时讨逆军大胜,于是就准备刺杀朝中主战大臣,给宪宗施压。815年六月,他们派人刺杀了宰相武元衡,并割下了宰相的头。同一时间,御史中丞裴度也遭刺杀,身负重伤。这并没有阻止宪宗讨伐叛逆,他对忠臣遇刺痛哭失声,厚葬武元衡,并安抚其家属,派重兵保护主战大臣。裴度伤愈后,宪宗立即召见入宫,商讨淮西战事,裴度请宪宗允许与自己有关官员随时商讨淮西战事,地点不必限制,宪宗同意。王承宗,李师道策见暗杀宰相后,仍没有制止朝廷征讨淮西,他们又准备在东京制造暴乱。这次策划被宪宗之人发觉,予以镇压,事未得逞。战争打到第四年,公元817年,裴度请战,宗听非常高兴,任裴度为宰相兼彰义节度使,仍充淮西宣慰诏讨处置使,韩愈任行军司马。临行前,裴度对宪宗表示:"臣若灭贼,则朝天有期;贼在,则归阙无日。"此年十月,裴军攻下蔡州,终于平定了这场叛乱。十一月,吴元济被斩于长安,其妻妾被罚为宫庭奴隶,其子流放远州,之后诏令赐死。

山西闻喜裴度故里

吴元济败亡后,行军司马韩愈建议派人说服王承宗,于是裴度派人前去,王承宗无奈之下归顺朝廷。818年四月,王承宗献出德、棣两州,送二子入京为人质,按期上供两税,从此成德镇放弃割据。还剩最后一个割据者,就是淄青李师道。淄青镇最盛时期包括郓州、青州、淄州等十二州,势力强大。从公元818年七月到819年二月,经过几个月的战争,平定了李师道,刘悟率兵攻入李师道坐镇的牙城,俘李师道,并斩首示众,同时又把李师道的亲信处死,割据五十七年的淄青镇又重新归服朝廷。

唐宪宗在中央极弱的情况下,能打败一个个藩镇实属不易,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他有雄才大略,所以能维持局面,一旦皇帝无能,就必将天下大乱,五代十国实是唐藩镇割据的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