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中兴之主唐宪宗为何平定四节度使叛乱,宰相曾因此被割下脑袋

2021-08-23 11:13     360kuai

唐宪宗李纯,唐朝第十二代皇帝。唐顺宗李诵长子。贞元四年(788年)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初,顺宗即位,重用王伾、王叔文、韦执宜、柳宗元、刘禹锡等进行政治改革,抑损宦官势力。宦官俱文珍等对此大为不满,谋夺朝柄,乃于三月逼顺宗立李纯为太子。八月,顺宗内禅,李纯即位。次年正月,改元元和。宪宗是唐后期较有作为的皇帝,他统治时期史称"元和中兴"。

影视剧中唐宪宗

唐宪宗出生时,正是唐代宗(皇曾祖)去世的前一年(778年)。779年,祖父唐德宗即位。781年,河北成德镇(今河北正定)节度使李宝臣死。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上表请求继承父位。德宗想借此机会改变节度使父死子继的惯例,并借机消除节度使对中央的威胁,拒绝了李惟岳的要求。这个削藩举措引起了众节度使的不满,于是他们联合起兵反叛。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节度使梁崇义与李惟岳联手以武力抗拒朝廷。德宗征调兵马讨伐叛乱,并亲自在长安设宴犒劳征讨大军,打响了武力削藩的战役。德宗在最初阶段取得了胜利:淄青李正己病死后,他的儿子李纳被打得大败;李惟岳被其部将王武俊杀死;成德镇的大将张忠和投降德宗并参与平叛,德宗任命他为成德节度使;只有田悦在魏州负隅顽抗。但是,德宗利用藩镇打藩镇,导致参与朝廷削藩战役的朱滔等人的不满,朱滔认为自己功劳大而得到的少。于是旧乱未平,新乱再起,参与平叛的一些节度使也反叛了。782年底,卢龙节度使朱滔自称冀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四镇''以朱滔为盟主,联合对抗朝廷。同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不久又称楚帝),与四镇勾结反叛,平叛形势更加严重,德宗军力吃紧。德宗只能再次征兵。建中四年(783)十月,德宗准备调往淮西前线平叛的泾原兵马途经长安时,因为没有得到赏赐,借口伙食不好而反叛朝廷,这就是''泾师之变''。叛军进攻长安,唐德宗在宦官保护下逃往奉天城(陕西乾县),叛军拥立闲居在家的太尉朱泚为主,称大秦皇帝,建元应天。朱泚称帝后,派兵围攻奉天城想要擒杀唐德宗,唐朝统治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在河北平叛的大将李晟、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等军从河北撤军勤王,德宗的削藩之战被迫终止。784年正月,德宗无奈下''罪己诏'',声明''朕实不君'',屈辱地承认自己''失其道''引起各地叛乱,并赦免了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人叛乱之罪,表示今后''一切待之如初''。除了朱泚以外,甚至连朱滔也予以宽大,许其投诚效顺。王武俊、李纳、田悦见到大赦令,取消了王号,上表谢罪。二月,由于朔方节度使李怀光联络朱泚反叛,德宗又不得不再次逃往山南西道的梁州(今陕西汉中)避乱。784年五月,勤王大将李晟打败朱泚收复京师,德宗重返长安,结束了颠沛流亡的生活。785年秋,马燧收复河中,李怀光兵败自杀,786年四月,淮西将陈仙奇杀李希烈投降,德宗就任命陈仙奇为节度使。七月,淮西兵马使吴少诚杀陈仙奇,德宗又以吴少城为节度使。这次长达六年(781年--786年)的削藩与反削藩的斗争,以德宗失败告终。

阅读下一篇

刘伯温是朱元璋最得力的手下,他干的这几件事却让皇帝忍无可忍!

本文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时代在变迁,历史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战争永远是每一个王朝兴起与灭亡的主题曲。明朝就是朱元璋靠着手中的大军凭借自己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