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唐朝明朝都上千,清朝就不一样了

2025-02-03 08:22  360kuai

我们在看古装剧的时候,都会注意到一个细节,那些阔绰的富家子弟,家财万贯,出手都是上万两白银,动辄几十万两。听到这样的数字,我们脑海中第一个印象,那就是多,但到底有多少呢?好像又没有个清晰的概念。小编最近在看清朝的历史时,了解到,在清朝一个封疆大吏,他一年的俸禄大概在一万六千两白银,而在清雍正末年,整个大清朝的国库存银竟然能达到5000万两。

还有在我们学习历史的时候,知道清朝末年,无能的大清朝同八国联军,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有一些条约中,涉及到赔款的事宜,有些竟然高达上亿两白银。我们不禁产生一个问题,真有那么多的白银吗?而一两银子又代表着什么样的购买力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记得在读《红楼梦》时,当时刘姥姥第一次时贾府的时候,实际上是来打秋风的,虽然没见到王夫人,但也见到了王熙凤,后来王熙凤就给了刘姥姥20两银子,这就够穷人家过一年的了。而对于贾府来说,20两银子意味着什么呢?也就是一盘螃蟹的菜钱而已。其实每个朝代,对于1两白银的定义都不同。购买力可能也不一样,我们以明朝为例。

在《明史》中曾有记载,当时明朝一个七品的知县,他一年的俸禄是45两白银。而明朝万历年间,经过张居正的改善之后,国库日加充盈,一年的收入可达200万两。在明朝后期,人们渐渐都不使用纸钞了,白银成了硬通货,而铜钱也很少使用了,这其实是跟社会财富的增长,以及白银的开采量有关。而在明清两朝,当时的1两银子能买到什么呢?

根据史料记载,在明朝万历年间,1两银子可以买到188公斤的大米,也是是377斤。这是按照最权威的算法得来的,而我们今天吃的大米,价位大概介于1斤2到10元之间,我们取一个合理的价位,按3块钱一斤来算,那么在明朝时,一两银子就相当于现在的1100块钱左右, 因此,像上面所说,明朝一个七品县官,他一年的俸禄大概是在5万元。

这就相当于我们今天一个普通工人的年薪。就像我们刚才说的,每个时期,货币的购买力都不同,在唐朝贞观年间的时候,社会物质十分丰富,因此,那个时候属于钱少货多的局面,那个时候的1两银子就相当珍贵了,能买200斗大米,换算过来就是2300多斤,而那个时候的1两白银就相当于现在的7080元。所以,如果你生活在唐朝,那么一两银子就快够你用一年的了。

而到了清朝时期,市面上流通的货币,白银已经很多了,所以1两银子的购买力,就有所下降。根据曾国藩记的账,"米百斤两千五百文",清朝末年1两银子是1300文,那么1两银子可以买到50斤的大米,按照3元每斤,那么1两银子就相当于150元钱。

因此在清朝雍正末年,乾隆年间,国库存银可达上千万两,实际上这个时候,1两银子的购买力已大不如从前了。唐朝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7000多元,明朝则是1000多元,而清朝就变成了150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