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最终还是来到了晋祠,但他不是来求雨的,而是为起兵祈祷。在他看来,自己起兵无异于当年武王伐纣,而唐叔虞正是武王之子,求他来保佑自然是寓意深刻。617年7月,李渊在晋阳誓师起兵,仅用了126天就攻占了长安。第二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开创了大唐帝国300年的基业。
李世民跟随父亲在晋阳居住多年,时人称他为太原公子,他也一直把太原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是"王业所基,国之根本"
贞观十九年十二月,唐太宗在东征高丽的归途中来到太原。第二年初驾幸晋祠,撰文并书《晋祠铭》,留下了晋祠最为珍贵的文物,树立于贞观宝翰亭内的现存我国最早的一块行书碑。
早在四年前,唐太宗就曾计划效仿秦皇汉武通过"封禅大典"来标榜自己"受命于天,功德卓著",但遭到魏征等人的反对而作罢。这一次,他要借发迹故地的山水神灵一吐心中的块垒。
《晋祠铭》一方面通过歌颂宗周政治和唐叔虞的建国事迹以达到宣扬李唐王朝文治武功的目的,另一方面,也答谢了叔虞神灵保佑李氏王朝"龙兴太原,实祷祠下,以一戎衣成帝业"的冥冥之功。它既是一篇代封禅之作,又是一篇对当年李渊祷于祠下的还愿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