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见后,捶胸顿足,"天下宁有是邪"。十二月二十,下诏废杨秀为庶人,幽禁在内侍省,不准与妻子儿女见面。杨秀无罪被废,"愤懑不知所为",只有上书请求宽恕。文帝不听,下诏公布杨秀谋反的十大罪状,表示"我不知杨坚、杨谅是汝何亲",公开断绝与杨秀的父子关系。此后杨秀长期被幽禁,直至隋朝灭亡被宇文化及杀害。
杨秀被废后,文帝五子中,除已立为太子的杨广外,就剩汉王杨谅一人。杨勇遭废时,杨谅"居常怏怏";杨秀被幽时,杨谅"尤不自安"。杨谅的这一系列表现,都指向杨勇、杨秀两案的始作俑者--二哥杨广,而杨广自然不会放过仅存的政治威胁--五弟杨谅。文帝刚驾崩,杨广就用文帝的名义征召杨谅进京。杨谅一看诏书上没有他事先和父皇约定的暗号,就知京中已发生不测事件,遂举兵造反。杨广派杨素率军镇压,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其平定,随后开除杨谅宗室属籍,最后将其幽禁而死。
至此,文帝的家庭悲剧终于在小儿子身上谢幕。五个儿子,四个死于非命,只剩二子杨广为家国送终。
而杨广亦未逃出劫数,骨肉相残的悲剧还在他身上继续延续。杨广登基后,因事与二子齐王杨暕产生嫌隙。杨暕"素失爱于帝",父子"恒相猜忌",都认定对方要搞死自己。宇文化及江都弑逆时,杨广刚开始竟然认为是杨暕发动兵变。杨暕被乱兵杀害,直到人头落地,一直认为是父皇派人杀他。史载,"父子至死不相明"!
上梁不正 偏心骄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