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给儿子请老师,老师问:不听话能打吗?朱元璋只说了这4个字(2)

2021-09-05 14:11     360kuai

公元1356年,作为副元帅的朱元璋率军占领江南要地集庆路(南京),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战略要地,获取一块立足之地。随后朱元璋又奉行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3年后,朱元璋已经占领安徽、江苏和浙江部分区域,势力逐渐扩大。有了稳固的根据地后,朱元璋一方面继续招募将士,一方面也在扩充自己的文臣谋士。当时,朱元璋的阵营中武将已经很多,像汤和、徐达、常遇春等名将众多,但出众的文臣谋士却只有李善长和朱升两人。随后李善长就向朱元璋推荐了两位才华出众的名仕,一人名叫刘基(刘伯温),此人运筹帷幄,有张良之才。另一人则是个道士,名叫宋濂。

当时,这两个人早已名声在外,又经过谋士李善长的举荐,朱元璋极为重视不惜委派心腹之人三顾茅庐去请二位,但二人都没有请到。最后朱元璋想尽办法,礼聘而至,才把刘基请至应天,委任他为自己的谋臣。作为谋士刘基也不负众望,他针对元末乱世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可以说刘基在明朝的建立起到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至朱元璋多次称其为:"吾之子房也。"而民间对其赞誉更是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元朝末年,"元政不纲,盗贼四起"朱元璋正在开疆拓土扩大自己势力,需要刘基这样的顶级谋士辅佐,本应理所当热。但朱元璋要请一位道士,真正的目的却不是为了让他辅佐打天下,而是为了请他做自己儿子的老师。朱元璋深知自己是一介武夫,周围大都是武夫,将来要治理好国家,靠武夫是不行的。于是,他决定让宋濂教授自己的儿子朱标经学知识。朱元璋即便对文学礼仪再不懂,也深知自古以来师道的重要性。在第一次请宋濂出山无果之后,他带上儿子,亲自前往宋濂处拜师。

面对朱元璋的亲自到来,宋濂大为感动,促膝交谈后便被朱元璋的诚心打动,后跟随他来到应天府。同年七月,宋濂就被任命为江南等处儒学提举。十月,奉命为朱元璋嫡长子朱标教授"五经",后又参与修撰起居注。那么宋濂何许人也,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非要他给朱标当老师呢?原来宋濂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如今初中必背课文《送东阳马生序》即是宋濂创作,因为其卓越的文史成就,后世学者也称呼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今日关注
更多
阅读下一篇

朱元璋大宴功臣,美女端上白菜豆腐,刘伯温脸色苍白:大家都得死

元末民不聊生之际,许多英雄豪杰应运而生,或为大将南征北战,或为谋士奇谋不断,但许多功臣在明朝建国之后却不得善终。 这是因为,明朝建国后,此时对外矛盾刚刚解除,矛盾随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