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做出让步 俄罗斯退出中美较量

2025-07-03 16:50  头条

15年了,上合组织一直想成立自己的开发银行,可每次都卡在俄罗斯那儿。各国提了又提,谈了又谈,就是没下文。

可就在6月3日,俄罗斯突然点头了。一直强硬到底的普京,怎么突然松口了?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固执到妥协

回到2010年,当中国首次提出设立上合开发银行时,俄罗斯的反对态度异常坚决。

那时的普京政府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他们手握欧亚开发银行这张王牌,俄罗斯在其中持股67%,牢牢控制着中亚地区的金融命脉。

对莫斯科来说,中国的提议无异于要在自家后院另起炉灶,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当时的俄罗斯还有底气说"不"。那是油价高企的黄金时代,欧美资本市场对俄罗斯敞开怀抱,普京可以用能源收入和西方贷款维持欧亚开发银行的运转,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紧紧绑在莫斯科的金融战车上。

15年来,每当中方在上合组织峰会上提及开发银行议题,俄方总是以"需要进一步研究"为由搪塞过去。

但历史的车轮从不因某个国家的意愿而停转。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制裁如潮水般涌来,让俄罗斯金融体系几近瘫痪。

最致命的一击是俄罗斯被踢出SWIFT系统,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一夜之间被冻结,这相当于俄罗斯近两年的国防预算总和。

欧亚开发银行的业务量在短短两年内暴跌,那些原本指望俄罗斯贷款的中亚国家,眼看着莫斯科自身难保,纷纷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东方。

普京苦心经营十几年的中亚金融版图,在西方制裁的冲击下土崩瓦解。

现实逼迫下的向东转

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到244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能源贸易占比高达58%。这意味着俄罗斯财政收入直接或间接依赖对华能源出口。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已经接受了人民币结算,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能源合作的深度绑定让人咋舌。2024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石油1.08亿吨,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17%;天然气管道输华310亿立方米,占中国天然气进口的40%。

普京甚至公开承诺"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供应多少",这种表态在过去是绝对听不到的。

这种依赖关系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当欧美能源买家纷纷撤离俄罗斯市场时,中国成了为数不多仍愿意大量采购俄罗斯油气的国家。

但中方的条件也很明确:必须接受人民币结算,必须给出足够的价格折扣。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价格,每桶比国际市场低3.3美元,这相当于每年让利数百亿美元。

在这种不对称的依赖关系下,普京开始重新审视上合开发银行项目。如果说过去是担心失去中亚控制权,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西方金融封锁下求生存。

上合开发银行以本币结算为核心,总部设在上海,中方出资占比超过70%,这些条件在2010年看来是对俄罗斯主导地位的严重挑战,但在2025年却成了突破制裁的生命线。

俄罗斯的让步不仅体现在金融领域。2025年年初,普京做出了一个更加惊人的决定:向中国开放海参崴港口的内贸航运权,允许中国企业参与库页岛煤矿开发。中石化、中能建等央企已经进驻库页岛。

多线危机下的战略选择

如果说西方制裁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中东局势的恶化则让俄罗斯感受到了更大的战略压力。

2025年6月以来,以色列对伊朗的空袭行动愈发频繁,叙利亚边境局势紧张,俄罗斯面临着在东欧和中东两条战线同时作战的风险。

对普京来说,这是一个噩梦般的局面。俄军在乌克兰战场已经疲于奔命,如果再在中东投入大量军事资源,将严重透支俄罗斯的战争潜力。

在这种情况下,确保东方战略后方的稳定变得至关重要,而中国正是那个可以提供这种稳定的伙伴。

中俄联合军演已经常态化,涵盖海陆空三军各个领域。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军工技术方面的支持弥补了俄罗斯的关键短板。无人机技术、精密芯片、通信设备,这些被西方制裁禁运的产品,中国都能够提供替代方案。

甚至在一些敏感的军工技术领域,俄罗斯也开始向中国开放。据报道,俄方已同意向中国转让图-160轰炸机发动机的部分技术,这在冷战时期是绝对的核心机密。这种技术共享的深度,反映出俄罗斯对中国战略依赖的程度。

金融重构的全球意义

上合开发银行的设立,其意义远超出一个区域性金融机构的范畴。这是对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的直接挑战,也是"去美元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与IMF或世界银行不同,上合开发银行明确拒绝"贷款换控制"的模式,而是以平等合作、本币结算为核心理念。

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这些长期被边缘化的中亚国家来说,这意味着可以绕开美元体系,直接用本国货币或人民币、卢布进行基础设施融资。

这种模式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传统的国际金融机构往往附带严苛的政治条件,要求借款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甚至干预内政。

而上合开发银行承诺不干预成员国内政,只专注于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项目,这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巨大吸引力。

当然,这种金融重构也面临着强烈的阻力。美国已经明确警告,对参与"去美元化"机制的国家将征收高达100%的惩罚性关税。华盛顿智库也频繁发声,称上合银行将对美元构成"系统性风险"。

连上合组织内部也存在分歧。印度对上合银行的态度就相当微妙,只是表示"有限支持"。印度担心的是,一旦人民币成为上合组织内部的主导货币,将进一步削弱印度在区域金融中的话语权。

但对俄罗斯来说,这些阻力已经不是主要考虑因素了。在西方制裁的重压下,"去美元化"不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即便面临美国的贸易报复威胁,普京也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

时间会证明,这次看似被动的"松口",究竟是俄罗斯战略收缩的开始,还是中俄合作模式的全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