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在历史只是这个朝廷的二把手,有时候甚至都不是。他们虽然有一定的实权,但需要一个明君来配合。纵观北宋,除了末年的徽宗是昏君,钦宗是徽宗强行扶上来的皇帝外,其他皇帝至少可以算中规中矩。太祖、太宗两帝还可以算很好的皇帝。但宋朝的大环境不好,使得宋朝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大部分的皇帝都表现为文弱,没有汉武帝和唐太宗那样励精图治以及强烈的对游牧民族复仇的心理。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皇帝对于国家未来没有好的想法和思路,手下的大臣也很难去做。成为宰相的人,都有一定的能力,关键时刻能够敢出头,敢定事。但是也免不了被皇帝贬出京城的结局,比如寇准、王安石都有被贬的经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相权很难对抗皇权,宰相更多的时候已经成为皇帝的助手和秘书。而不是在之前有家族势力支持的宰相,很大程度上是皇权和相权共同支撑江山社稷。
北宋出现了有名相,国不强的局面,这和北宋的现实情况有关。北宋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变法、改革和新政,再加上关键时刻决策的失误,最终被金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