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说“汗”(6)

2022-08-01 09:19     360kuai

五、"汗血马"的故事

上文说到"汗马之劳"和"马汗之力"语言的使用情况,体现出了古人对"汗马""马汗"的熟悉。这使我们想到《战国策·楚策四》记载的汗明与春申君的对话,其中说到盐运程序中骥"服盐车","白汗交流"的情形:"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借骥"服盐车"比喻"士不遇"者,又见于《韩诗外传》卷七、贾谊《吊屈原赋》、《盐铁论·讼贤》《盐铁论·利议》《说苑·杂言》、《焦氏易林》之《夬·井》和《艮·夬》、《论衡·状留》等。称骥"服盐车""挽盐车""引盐车",或骥"罢盐车""疲盐车""穷盐车"。

《史记·乐书》中有关于西域宝马的记述:"沾赤汗兮沫流赭。"这里说的是产于西域大宛的"汗血马"。"神马""赤汗",体现了对马匹"赤汗"的特殊关注。

关于大宛"汗血马"的早期信息,可能来自张骞对西域国家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观察。《史记·大宛列传》写道:"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裴骃《集解》:"《汉书音义》曰:'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交,生驹汗血,因号曰天马子。'"据《大宛列传》记述,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维护其实和汉武帝谋求西北优良马种有关。"初,天子发书《易》,云'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而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黎轩、条枝、身毒国。而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诸使外国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人所赍操大放博望侯时。"有关特殊"马"种之特殊"汗"色的信息,令汉朝的最高统治者瞩目"西北"。"天马"西来,所谓"径千里,循东道"(《汉书·礼乐志》),所经行的正是张骞使团"凿空"(《史记·大宛列传》)的路径。追求"天马"与开发草原战争的交通动力直接相关,而"天马"远来的汉武帝时代,也正是当政者积极开拓中西交通并取得空前成功的历史时期。当时,据说"殊方异物,四面而至","赂遗赠送,万里相奉"(《汉书·西域传下》)。新疆罗布泊地区出土的汉代锦绣图案中有"登高明望四海"的文字,这正体现了当时汉文化面对世界的雄阔胸襟。"天马"实际上已经成为体现这一时代中西交通取得历史性进步的一种标志性符号。三国魏人阮籍的《咏怀》诗:"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唐人王维的《送刘司直赴安西》诗:"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清人黄遵宪的《香港感怀》诗:"指北黄龙饮,从西天马来。""汗血""天马"作为一种文化象征,体现着以英雄主义为主题的,志向高远、视界雄阔的时代精神。

今日关注
更多